“一带一路”之我见 新闻中心 一带一路门户网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风采篇

“一带一路”之我见
一带一路 www.edailu.cn 2015-05-04 来源:一带一路·重庆经济合作中心    点击:2123次



“丝绸之路经常带”和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被简称为“一带一路”。中国的三十一个省区市,都给予了热切的关注,政策的甘霖会落在哪里?这是最大的悬念。


其实,地方长官还是应该先转变思路。
一、 曾经的“东北亚经济圈”与“沿海开放经济带”的局限

东北亚经济圈,有合作,有收益,但也有瓶颈。因为历史问题的纠缠,甚至可能不容易“可持续”。


“沿海开放经济带”,曾经的“三来一补”,“两头在外”,忽略了核心竞争力的培养,虽然引进了外资,建立了一些现代化的工厂,但整体上中国是处于“世界工厂”的地位,对外资的“优惠”,“超国民待遇”,加上一些地方长官的“投资饥渴症”,不择手段,不加限制地“招商引资”,加上官场的腐败,一些地方的发展是以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和低工资,甚至缺少对劳工足够保护的血汗工资为代价的。


引进了外资,外商赚了大头。

外资一旦撤离,留下的则是一堆破铜烂铁,烂摊子,以及污染的重债和资源枯竭的后果。更不用说一些受到伤害的,从污染到工伤的劳工群体了。可以理解的是:当时缺乏改革开放的经验,中国极度缺乏资金,不得不接受了第三次产业转型中的,将发达国家重污染且劳动密集型的工业接受过来。


“东北亚经济圈”和“沿海开放经济带”如果给打分,也都是利弊各占一半吧。这一段经济史应该好好深刻反省,好好总结。而一些好大喜功,喜欢隐恶扬善的地方长官则直接采取了“掩耳盗铃”的态度,根本不去认真总结一番。


“一带一路”则完全不同。这是中国在经济发展基础上的强势行为,“以我为主”的主动发展,是以一个经济强国的态势的“主动进攻”。“一带一路”如同双臂,以华夏之发展的趋势去拥抱世界。因此,其思路之明确与高瞻远瞩,是“前无古人”的,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英明战略。
可惜的是:地方长官的思路并没跟得上,他们在那里想的还是向中央“要政策”。

二、“一带一路”是国家战略,而不是地区发展战略

在改革开放的头一个三十年,所谓的“沿海开放经济带”,以政策优惠,国家投资来推动,因此政策倾斜,东部地区发展就快于西部地区,而并没有同时达到“先进地区带动后进地区”,因为这个政策措施是限于地区性的,同时又是“保守型”的,因为是“引进来”,而不是“走出去”,更何况是“来料加工”,而非“创新产品”。


如果把其划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菱形(钻石)经济圈,南方丝绸之路经济带,长江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见2015.4.6《经济观察报》33版),那么恰恰甩出了一个华北、东北、华东大部——是不是“一带一路”就没这些地方什么事儿?


所以,并没有真正解放思想,地方官员还在那里“老调重弹”:“要政策”。想起当年的一件笑话:北京市曾经千方百计要把自己划为“沿海城市”:其实何必如此呢?
关键还在于自己:同样是沿海开放城市,大连就远远落后于青岛,而在改革开放之前,大连的工业基础与产业背景要远远好于青岛的。

三、从“古丝绸之路”寻觅启迪

真正的丝绸之路,曾经也是游牧、战争而拓展的。而在凯撒大帝时代,这条路才变成了丝绸之路,而被称为“丝绸之路”不过一百多年的时间。古丝绸之路的特点就是易货贸易,中国的丝绸、瓷器、玉器与欧洲和西亚的香料、马匹相交换。


简言之:是物资交流,是“货”换“货”。
如果没有“货”,就没有易货贸易,那丝绸之路的意义也就不存在了。

所以,“一路一带”,不仅仅是基础建设,上高铁项目,更应该是“大物流”。那么,我们用什么“货”去交易呢?还是仅仅限于丝绸、瓷器和玉器吗?显然不是。


还有一个问题:古丝绸之路的起点,有“西安”说,也有“洛阳”说,但不管怎么说,“瓷器”和“丝绸”恰恰不是“西安”或“洛阳”生产的——这就是本文要说的关键:一个地区要融入“一路一带”的建设与发展,与其是否处于地理意义上的“路、带”关系并不大。地理位置稍偏,可以建立支线,可以建立延长线,例如古代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就是泉州,而非上海。

四、结论:关键要提高本地的核心竞争力,拿出可以占领西亚和欧洲市场的拳头产品,这才是我们在“路、带”建设中所忽略的环节——而这不仅是“题中应用之义”,又恰恰是许多地方发展的“短板”。
而地方官员似乎都“忽略”了这个,而忙于“要政策”——还是“跑部钱进”那个思维。
真的很担忧:好经,也会让歪嘴和尚念歪。

注:此文章仅为作者个人观点。
征稿启事 | 摄影活动 | 图文故事 | 免责声明 | 隐私保护 | 服务项目 | 技术合作 | 职业发展 | 理事会 | 关于我们 | 领导小组 |  项目报送备案 | 我要咨询 | 我要投诉

网站名称:一带一路门户网
主办单位:重庆一带一路经济技术合作中心
行政中心:重庆市级机关综合办公大楼26楼(渝中区人民路252号)
全国服务热线:13901152863(北京) 13308315638(重庆)
企业邮箱:edailu@163.com  464067221@qq.com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渝ICP备15000646号
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备案号: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1484号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备案号:915001123223910402
技术支持:总部城科技(重庆)有限公司
Copyrights©2014-2024 版权所有:一带一路门户网(重庆一带一路经济技术合作中心有限公司)



中央机构网站
地方人大网站
相关媒体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