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两岸经贸合作与两岸交流的深化,为两岸中小企业谋发展,让更多的青年人受益,让更多的两岸基层民众有感……”第十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3日在上海闭幕。论坛期间,与会者围绕“促进两岸产业分工合作”“共创青年就业与创业机会”等议题展开研讨,重点关注基层,汇聚民意,共谋民利,为两岸深层次的交流合作再蓄力。
推动中小企业合作双赢 加强两岸产业合作
作为经济体系中最重要、最活跃的组成部分,中小企业正为两岸经贸合作交流贡献力量,“中小企业合作双赢”也成为热议话题。分论坛讨论时,中小企业组就两岸产业如何分工,如何建立两岸供应链合作体系进行探讨。
与会代表普遍认为,两岸中小企业占比均较高,对经济和就业影响巨大。两岸产业合作存在巨大空间,取消壁垒,建立从上到下的全面产业链合作,创新合作模式,带动供应商在台投资,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回顾两岸产业的交流,虽然有一些纷纷扰扰,但两岸产业的关系却持续发展。”财团法人资讯工业策进会产业情报研究所所长詹文男表示,透过两岸搭桥,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产业交流,探索铺设了制度化的产业合作管道,开展了两岸产业合作的新机会。
另外,詹文男还指出,通过官方的沟通机制促成两岸商流、物流、金流、资讯流及人才流更加有效的互动,更有利于两岸经交流的制度化,为双方从事经贸活动提供了稳定性及可预测性。对于两岸未来合作的前景,台湾关贸网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施明豪表示“仍有巨大发展空间”。施明豪说,未来应重点在两岸产业分工、建立两岸供应链、制定共同的标准方面努力。“两岸应积极拓展在新兴产业和服务业方面的合作,使两岸产业合作逐步往微笑曲线的两端移动。”
“一带一路”为两岸经贸合作提出新布景
大陆去年提出“一带一路”,台湾该如何抓住这一重要机遇,融入亚太区域经济整合,拉动岛内经济增长的话题持续升温。在本届论坛上,两岸如何为两岸更全面地参与区域经济整合而共同努力,无疑成为吸睛点之一。
“‘一带一路’为两岸的经贸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这是一个不容错过的机遇”。中共中央台办特邀专家阮宗泽说,区域的一体化已成为大势所趋,两岸经贸关系已达到新的高度,正面临转型。特别是在重塑价值链问题上,更加有合作的需要。阮宗泽表示,‘一带一路’为两岸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巨大动力。“台湾有很好的创新和研发的能力,加上大陆的经济规模和优势,两者结合有助于两岸共同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有助于台湾扩大经济空间。”
对外经贸大学教授华晓红解释道,“一带一路”并非政府间通过协议而形成的制度安排,而是对原有自由贸易模式的拓展。与过去自由贸易战略不同的是,‘一带一路’以亚投行、丝路基金作为具体实施工具,让全球看到中国在这个区域创造新的需求市场。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副所长张冠华接受采访时说,两岸区域合作应该说是两岸经济合作发展到一定水平和阶段后提出的新问题,包括大陆提出“一带一路”,也为两岸经济合作提出的一个新的布景。
两岸青年“从心出发”共画“同心圆”
两岸经济合作交流是“手牵手”,两岸文化交流则为“心连心”。围绕两岸文化产业交流合作的回顾与展望、共创青年就业与创业等议题,与会的两岸文化教育界人士和青年代表纵论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两岸文化产业界如何共同讲好“文化故事”,两岸青年如何“从心出发”,共同画好“同心圆”。“当一个国家走出去的时候,只有文化最能打动人心。我认为两岸携手可以创造世界性的语言,让21世纪重回过往的文化光荣。”两岸文化创意产业联盟协会荣誉理事长李永萍于“文化与教育专题讨论上”表述道。
两岸青年合作公益项目是两岸青年交流的一个缩影。北京大学金融数学系学生杨懿曾参加参加由北京大学、台湾大学、云南大学共同发起,每年在滇台两地山区为贫困小学生开展服务的项目。
在青年与基层组讨论时,杨懿回忆此次经历时说,“大到宇宙、行星,小到刷牙、洗脸,当我们与台大志工在云南腾冲第一次‘碰撞’,就开始重新思考公益服务的形式和定义,我们的严谨态度也令台湾同龄人印象深刻。两岸青年初次相遇,就开始一起‘画圆’,画的都是‘同心圆’。”
台湾大学学生吕謦炜回应说,杨懿提到的“同心圆”令人很受启发,两岸青年交流、两岸关系的发展就应该是“从心出发”。“‘两岸一家亲’需要面对面、人对人地去沟通、交朋友。两岸青年走到一起,两岸和平发展的路就能更好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