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这标志着“一带一路”战略正式实施。在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大背景下,都市圈以其独有的特点和属性,成为“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重要载体。
“一带一路”战略是对于当前国际经济社会文化形势的积极回应,较好地顺应了国际社会积极发展趋势,旨在通过构建更大的发展平台,为我国经济发展创造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都市圈通过中心城市的集聚和辐射效应,将周边城市有效地组织起来,成为一个有组织、有效率的有机整体,形成群体性的竞争优势。一方面,圈域内的资源空间优化配置,从而获得圈域经济的高效率增长;另一方面,各圈域之间的资源空间优化配置,以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协调发展,从而取得较高的综合经济效益。都市圈既是城市和区域经济演进的必然产物,又是群体竞争时代的客观要求,也是重塑区际分工与协作的重要手段。都市圈内部城市联动发展,有利于增强其国际竞争能力,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进而保障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使得资源要素的配置已经远远超越了“本地”、“本国”的范畴,成为国际化资源配置的代名词,这对于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区域合作,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都市圈经济合作要以市场机制为基础性的协调力量,通过强化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来扩展地区合作秩序,深化区域分工体系。都市圈经济模式是分工扩大化的结果,即是由原来的以城市为主体的分工体系转变为以区域为主体的分工体系的产物。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既有的分工体系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而扩大化的以区域为主体的分工体系则克服了以城市为主体的分工体系所不能克服的“小而全”弊端,并且带来了规模经济效应。分工扩大化要求都市圈经济必须以市场机制为导向,引导资源要素在都市圈内部自由流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更为重要的是,尊重市场力量,要重视发挥企业的力量。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交通设施不断改进,加之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企业对市场空间的需求越来越大,他们必将突出重围,寻找新的发展空间。政府应该主动打破地区封锁坚冰,破除行政垄断,为企业的跨地区经营创造平等通畅的竞争环境,使企业能在区域整合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一带一路”旨在通过构建有效的支撑体系,将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沿线各国能够形成一个有效的整体,为各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都市圈的建设注重中心城市和周边城市的建设,充分发挥中心城市“自上而下”的带动与辐射作用,调动周边城市的积极性,产生“自下而上”的呼应与能动作用,从而使都市圈内各城市之间普遍建立起了密切的分工与协作体系,形成圈层结构,共同发展。同时,都市圈内城际经济联系强度是衡量都市圈经济效应发挥的重要指标,而城际经济联系的强弱则取决于都市圈支撑体系。都市圈支撑体系区别于一般意义的基础设施建设,涵盖的范围更广,针对性更强,大致可以将其支撑体系划分为三个层次,即公共服务体系、企业服务体系和个人服务体系。因此,都市圈支撑体系建设,既要重视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也要重视通讯、电信、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既要重视硬件设施的建设,也要重视软件设施建设;既要注重公共产品的提供,也要注意服务质量的提高;既要重视为企业服务,也要重视为个人服务。这与《“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中提出的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原则,即一要坚持开放合作原则;二要坚持和谐包容原则;三要坚持互利共赢原则。力图通过整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彰显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是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
合作共赢、发展协同化也是都市圈经济模式的重要特点。所谓发展协同化是指都市圈以中心城市为核心,通过经济辐射和经济吸引,带动周围城市和农村联动发展,以形成一体化的生产和流通经济网络。都市圈所强调的“竞争与合作,以合作为主”的理念,已成为重塑新型区域关系和城乡关系的关键。都市圈强化不同城市之间的合作,使区域空间整体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发展。国外经验表明,都市圈主要借助管理上的整合,以综合化、多样化均衡化发展为原则,建设新城镇、完善区域性基础设施,以达到人口、工业、基础设施等要素郊区化的目的,实现中心城市的有序扩散,引导和促进区域整体有序开发。都市圈内部的城市依靠彼此间紧密的经济联系,作为一个整体参与国际、国内的竞争,从而可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