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言
将兰州规划建设成城市整体功能完善的现代城市
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院长把多勋分析认为,兰州如何融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以何种战略姿态、战略架构以及战略内容凸显兰州在“一带一路”发展中的角色定位?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院长把多勋教授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兰州市要重点加大“百里黄河风情线大景区”建设力度,同时把兰州市规划建设成城市整体功能完善的现代城市。
据把多勋教授分析,目前,就产业规模和体量而言,兰州在国内旅游市场处在初级认知、认同和概念阶段,在入境旅游市场上没有概念。兰州微观旅游产业体系基本能适应其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需求;但宏观旅游产业体系正在构建中,尚不能支持兰州文化旅游产业在既定目标下的发展要求。目前,兰州有形成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格局的潜在核心旅游吸引物,但其产业转型速度较慢,尚未在产业运行中形成现实核心旅游吸引物,无法形成入境旅游市场。此外,兰州的城市整体环境建设和文化功能建设滞后于兰州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兰州文化旅游发展的速度和格局。
根据兰州在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把多勋教授建议,兰州应深入研判在“一带一路”建设发展背景下的兰州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并充分考虑到周边替代性区域和城市对兰州在此背景下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影响,从而制定一个主要由“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影响下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战略体系。结合“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的兰州体位和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三个重要背景下的兰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考虑主要构建一个以黄河文化为基本线索、综合接入丝绸之路文化、甘肃特有民族文化、丝绸之路和甘肃特色的现代文化为基本态势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格局。
把多勋呼吁,要凸显兰州在“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背景下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地位和独特功能,必须首先考虑将兰州规划和建设成城市整体功能完善、文化功能先进、文明发展水平至少与国内发达城市能基本同步并且与世界先进城市能基本接轨的一个现代城市。
甘肃行政学院领导科学研究中心主任范义分析认为,目前,兰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不足主要表现在,文化旅游业管理体制机制不顺;开放开发不够;特色不够明显;科技含量不够高;发展基础性环境条件不够等五个方面。对此范义教授建议,兰州市要进一步总结经验探求发展规律,在打造兰州文化旅游发展“点、线、面”精品升级版上下功夫。在具体操作层面,要重视开发以《四库全书》为旗帜的甘肃博物馆、甘肃地质博物馆、甘肃图书馆、兰州大学图书馆、中科院兰州分院图书馆等“一库多馆”的参观旅游景观点;以“牛肉面”为代表的兰州饮食文化的参观旅游景观点;以中山桥为代表的“黄河桥都”(桥城)文化参观旅游景观点。要咬住“中山”二字,挖掘提升中山桥(天下黄河第一桥)旅游价值品位。以“黄河母亲雕塑”、“金城关”、“白塔”、“龙王庙”等为主的文化参观旅游景观。此外,要开发兰州市内“一河一峡一山”三大线型精品文化旅游品牌。一河精品线路:即兰州黄河两岸旅游风情线。一峡精品线路:即以刘家峡炳灵寺石窟世界遗产为代表的水库旅游风情线。一山精品线路:即兴隆山旅游风情线。
甘肃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主任王俊莲教授分析认为,兰州旅游资源比较丰富,但开发利用严重滞后,景区整体上规模小,接待能力低,景区项目开发严重滞后,游客逗留时间短,平均花费少。绝大多数知名景区都没有游客参与性、娱乐性、体验性、保健性旅游项目,旅游基础薄弱、服务严重滞后的矛盾迅速暴露。此外,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硬环境不硬,软环境不优。对此,王俊莲教授建议,兰州市应进一步完善旅游交通标识系统,同时特别关注自驾游基地、户外活动营地、旅居全挂车营地和露营地、汽车旅馆规划建设,统一设计自驾游基地营地标志,实现建设标准化、标识统一化。在设计和谋划旅游项目时,按照游客的文化需求,充分挖掘景区(点)历史文化、本土文化和民族风俗风情,注重让游客在体验、感受旅游产品过程中认知和传播文化。此外,实现全域景区化、景城一体化,要转变“景区发展仅局限于景区本身”的观念,把景区和景区依托城镇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开发,树立“经营景区就是经营城市”、“经营城市就是经营景区”的理念,从改造市容市貌做起,把全市每一个县区、每一个街道、村镇都当作旅游节点、景区来整体打造。实现由分散发展向全域旅游转变,提升兰州城市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