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文化是社会中交易文明的进化。交易文明进化到现在,人们的社会生活散漫着价值观和价格机制,价值互联关系,成为当今商业文化的普遍现象。中国商业文化将商德作为核心,影响着20世纪的商业社会。
进入21世纪,实体与虚拟世界并存,善恶庞杂,中国商业文化重在以商德而化天下,通过一系列的国际合作,进而影响世界的交易理念和交易规则。
农业社会是田野经济,人们在分散的地块上劳作,滋养成自然的、少交往的、自给自足的小农习惯,沉淀出小农传统。工业社会是工厂经济,人们集中在厂房中制造,滋养成有班组、守纪律、为一个目标协同工作的群体组织习惯,沉淀出工厂机制。商人社会是流通经济,商人群体自己不守地块、不驻厂房,而将地块、厂房、产品、众人、信息等资源联系在一起,在机会中生存,滋养成了随机、逐利、交易、等价的习惯,沉淀出商人定则。商业社会是市场经济,人们尽管还在地块上、工厂里工作,但不再分割封闭而是广泛联系,联系的纽带是市场,内在的机制是价格观念和价格调节,人们在价值的互联中工作与生活,用自己的价值观看世界,滋养成了开放、互动、竞争、进取等传统,沉淀出商业文化。至今,尽管计算机网络为商业社会注入了电子化的互联网技术,但商业文化仍然主导着当下的市场社会。现代的商业文化是世界的主流文化。
21世纪,价值理念、价值规则、价值行为、价值机制将成为市场社会的重要标志,用不同的价值观来看待世界将成为普遍现象,价值观差异、价值观冲突和跨文化协调将成为经常的事情,人们在价值的互联互通中进行生活和工作将成为基本业态,而互联网技术将把人们的价值观和价值交易行为迅速地连接在一起,又迅速地扩展开来,交易文明的进化在互联网技术基础上以前所未有的互动速度和互动规模向前推进。
商业社会的交易要有规矩,依照什么理念和规矩进行交易,每个族群都有自己的习惯和传统。商业交易若用中国人的理念、规矩和习惯来进行,体现的就是中国的商业文化。
中国、美国、德国、印度、泰国、埃及等都有自己特殊的商业文化,但国家间又能长期地交易往来,这说明在不同之中有共通的理念、规则和机制。2000年前,从中国开始的古丝绸之路,就是一条交易之路,沿途经过的每一个族群区域,都有那个族群区域的交易理念和规则,但都能相互理解,并遵守那里的规矩,做成买卖,相互得利。丝绸之路能够长期存续,在于其“和平、合作、平等、互利”的交易文化,而其源头在中国。
现在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新丝绸之路的倡议,其核心理念仍然是“和平、合作、平等、互利”。如果“一带一路”经过二十年建设能大见成效,那就说明中国倡导的跨国跨洲的交易关系和各国之间共通的商业文化发挥了主导作用。沉淀下来的是世界性的“路带商业文化”,其路带交易理念和交易规则,又会推进交易文明的进化。
21世纪的商业文化面临的挑战,比较多的是在价值中的人道、诚信和责任等问题,集中起来还是商德问题。
“商”在数学中将除法运算的得数称为“商”,引申的含义是商业交易要有“得”,不论是得货还是得钱,都要有得,而且这个“得”还要均衡、对等,不可偏倚,否则“得”不到。“商”的含义大致是“诚心诚意地进行对等交易,得到所想要的结果”。中国文字起于象形,这个古“商”字的起始就蕴含着中国人的人道、诚信和责任。
商德的好坏要看交易中善之程度。商业交易的关键不仅在于跟谁交易,使用什么技术,更在于以什么理念为指导进行交易。恶的商业文化能使人分离斗争,善的商业文化能使人合作互利。中国商业文化特别具有融合力,因为中国人崇尚“人为本、和为贵”,“诚信为上,守正维新”,“平等相待、互利共享”的善的价值观。正因为如此,路带倡议才能把各方的需求聚拢在一起,共赢共享。还体现在技术、产品和规则上。以中国高铁为例,中国高铁凝结的是中国文化,中国高铁出口和人家做生意依赖的就是中国的商业文化。人是文化的主体,商业文化就是商业社会中交易之人的群体文化。
“一带一路”中的铁路公路、港口机场、输油管道、网络建设、产业合作、资源开发等,看起来是物质和技术,实际内含着群体文化,落到一个区域中,大量的是跨文化问题。“路带商业文化”显现的是中国与53个国家和地区及94个城市的人的交往,是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的基础上的民心相通。
在互联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交易关系该如何以商德为核心,建立切实的交易规则体系,目前是中国商业文化建设中的迫切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