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于5月18日至26日对巴西、哥伦比亚、秘鲁、智利进行正式访问,这是他任期内首次访问素有“美国后院”之称的拉美地区。
此次访问,中国与拉美四方将见证基建、航天、农业科技、金融等一系列经贸大单的签署,并重点探讨产业、基建、自贸区建设等合作,扩大产能和投资合作。中拉经贸关系预期将迎来全面升级。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于当地时间18日下午乘专机抵达巴西利亚空军基地,开始对巴西进行正式访问。李克强总理夫人程虹同机抵达。
中国拉美学会副会长江时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李克强总理此行访问拉美亮点颇多,比如秘鲁—巴西两洋铁路的建设方案有望进一步推进,另外也可能会对中国与智利和秘鲁的自由贸易区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以进一步发挥其效益。同时,中国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从未访问过哥伦比亚,这是第一次。
与此同时,随着李克强总理对南美大陆展开的8天访问, 中国“一带一路”的理念与实际操作也将被带到美国的“后院”。
拉美学者关注“一带一路”
实际上,自4月20日习近平主席出访巴基斯坦开始,中国高层关于“一带一路”的实质性工作已经陆续展开。到了5月,这种节奏更是让人应接不暇:先是习近平主席出访丝路经济带三个必经国家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紧接着14号印度总理莫迪又开始访问中国,“一带一路”又在讨论之中。 随后,李克强总理远赴南美大陆,也会带去 “一带一路”的理念。
在李克强总理出访拉美四国的同时,拉美问题学者也在关注中国“一带一路”合作发展战略对该地区的影响。
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驻会研究员陈懋修(Matthew Ferchen)认为,虽然“一带一路”战略不含拉美,然而“一带一路”和中国目前在拉美实际从事的活动很类似,即促进对基础设施的融资和投资,尤其是在能源领域,这表明中国实际上已在拉美实施这种战略,李克强总理的此次访问是又一明证。
中国学者也大都认可陈懋修的这一观点:中国在拉美国家的投资合作确实与“一带一路”战略有相似性。拉美国家资源丰富,中国的生产能力强大,这两者相结合,有利于助力拉美国家发展制造业,推动双边经贸发展。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拉美地区国家和许多“一带一路”地区国家大不相同,从地缘政治角度,拉丁美洲是一个多元地区。
达图姆分析研究机构分析员拉斐尔·希梅诺(Rafael Jimeno)表示,拉美有支持同中国加强关系的国家,这些国家可以挑战或者抵消美国影响。不过,拉美同时也有美国的坚定盟国。
关于李克强总理访问拉美4国,有些美国媒体的报道也特别指出此访是开启“挑战美国地区影响力的一大步”。
对于中拉关系中的美国因素,有分析认为,美国对中拉关系的忧虑和警觉是不必要的,因为中拉关系和中美关系并行不悖,中国和美国完全可以发挥各自优势,在充分尊重拉美国家意愿前提下,与拉美发展关系、开展合作,共同为拉美国家的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也有分析称,长远来讲,遥远的拉丁美洲可能并非是中国安全和理想的投资场所。借助历史符号在拉美实践“一带一路”理念并不现实,地理和文化差异大是主要原因。
当然,也正是因为拉美距离中国遥远,中国与拉美没有边界、海洋争端等问题,不会因为这些争端产生不必要的摩擦。这些都有利于经贸关系和人文交流的顺利发展和深度合作。
对拉美投资并非叫板美国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李克强本周将给南美洲国家带来更大力度的经济支持,这是中国政府安抚发展中国家计划的一部分,中国原材料需求的下滑对这些国家造成了冲击。
预计周二李克强将与巴西总统罗塞夫(Dilma Rousseff)讨论有关两洋铁路建设、企业收购以及投资数十亿美元改造巴西老旧基础设施建设的计划。目前巴西正在为明年的里约热内卢奥运会做准备。
本周晚些时候李克强还将访问哥伦比亚、秘鲁和智利,此次访问的目的是安抚该地区的贸易伙伴,告诉它们中国经济放缓不会影响中国政府对这一地区许下的承诺。中国政府将提出一些合作项目,中国除了购买大宗商品外,还将购买制成品。这些交易得到了中国金融机构的支持。在南美地区,中国的金融机构已开展了一些很少有其他全球投资者愿意进行的高风险业务,从而已成为该地区最大的投资者之一。
实际上,这不是中国第一次挫伤美国的自尊,早前,中国参与修建尼加拉瓜大运河的事件一经曝光,除了有巨大的经济利益,降低从拉美到中国的贸易成本以外,这一行径被认为是在美洲拉开一个口子,挑战门罗主义和罗斯福推论,促使美国战略收缩。而目前对南美的投资,也逃不过对美国权力挑战的猜想。
有分析认为,中国已经取代美国成为巴西第一大贸易伙伴, 预计李克强率领的代表团将宣布向巴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至多530亿美元的计划。对于面临预算赤字的巴西政府来说,这可谓雪中送炭。
在哥伦比亚,李克强将寻求加大基础设施开发和工业方面的合作。他还将与矿产资源丰富的智利签署货币互换协议,并探讨深化中国与智利和秘鲁的自由贸易协定。
中国社科院拉美研究所研究员徐世澄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李克强总理此次访问的四个国家是拉美的重要国家,也是中国在该地区的主要经贸合作伙伴。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与四国的贸易占中拉贸易总额的57%。
徐世澄表示,李克强总理此访行程和签署的一系列文件,将促进中拉双边经贸合作。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中国的经济增长放缓,拉美增长经济速度也只有0.7%的增速,在这种情况下,中拉都有促进双边经贸的需求。
另外,中国目前正在鼓励企业“走出去”,李克强总理此访将深化产能合作,推动产业合作、基础设施建设、自贸区建设、经济技术合作等领域合作,并致力于推动中国与拉美人文交流的进一步发展。因此,美国因素不可能体现在李克强此次访拉美繁忙的日程表上。
首访拉美 行程创下“三最”
李克强为期8天的拉美之行不仅是他就任中国总理以来的首访,其出访行程也创下了时间最长、行程最远、途经国家和城市最多的“三最”。加上经停国,李克强总理此行将走访6个国家、7个城市,历时13天,飞行5万多公里,相当于绕地球一圈还多。此外,这也是中国总理30年来首访哥伦比亚,20年来首访秘鲁。
除了“三最”,李克强总理访问拉美的行程也是满满:将在巴西共同出席中巴工商界峰会闭幕式,并前往里约热内卢参观中国装备制造业展览;在哥伦比亚和秘鲁,他将出席各类人文交流活动;在智利,他将出席中智建交45周年经贸研讨会暨中智企业家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开幕式,并在联合国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发表重要演讲。
李克强总理此访的每一站,两国都会签署多项合作文件,既包括矿产、能源、农业等传统领域,也涉及金融、科技、航天、基础设施建设等新兴领域。例如,中国与巴西或将签署牛肉进出口的相关协议,两国还将在航空领域深入合作;中国与哥伦比亚将加强在基础设施投资等领域交流,与秘鲁签署农产品市场准入等合作协议,与智利签署产能合作、本币互换协议等文件。
除了签署各类合作“大单”,李克强总理此次访问拉美的一大亮点是将签署横跨巴西、秘鲁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两洋铁路”可行性研究合作文件。
力推“两洋铁路”
“两洋铁路”计划从巴西大西洋沿岸至秘鲁太平洋沿岸,2014年7月,习近平主席访问拉美时首次提出建造该铁路,中国和巴西在2014年11月终于就尽快推进“两洋铁路”的建设达成共识。中国商务部部长助理童道驰表示,“两洋铁路”是中国和巴西、秘鲁合作的重要项目,“中方对铁路的修建持积极态度”,不过他提到,在可行性研究完成前,“两洋铁路”的具体投资金额将不会公布。
中国工商银行和巴西最大的抵押贷款机构CaixaEconomica Federal将共同设立500亿美元的基金,其中部分将用于“两洋铁路”。
根据2015年1月中拉论坛首次部长级会议所通过的《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合作规划(2015-2019)》,今后5年,中拉将在13个重点领域进行合作,包括政治、安全、国际事务、贸易、投资、金融、基础设施等各领域。其中,基础设施可以说是重中之重,“两洋铁路”是中国将在拉美推动的重大基础设施工程之一,它将成为中国和拉美、加勒比国家经贸合作中的一个新增长点,有利于促进中拉双方经贸合作。
拉美的自然资源丰富,巴西的铁矿、秘鲁的铜矿及至周边国家如阿根廷的大豆等大宗商品目前都大量向中国出口,修建这条铁路后,可以降低拉美国家向中国出口大宗商品的成本,能间接地帮助其扩大对中国出口。
而中国铁路无论在技术、施工、运营还是资金上都具备充足实力,例如,在2014年巴西世界杯期间,中国北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的地铁在里约热内卢为全世界的游客提供交通运输服务,2016年将再次为奥运服务。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5月16日援引中国官方媒体的报道称,中国和巴西同为所在地区的新兴经济体、金砖国家的重要成员,人口加起来超过15亿,双边贸易额近900亿美元。
专家指出,中巴没有根本利益冲突,一直保持着良性互动,两国在1993年就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巴在能矿、农业、制造业、金融等领域合作成效显著。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双方共克时艰,成为南南合作的典范。
“两洋铁路”将允许巴西的矿产和大豆绕过巴拿马运河,从秘鲁的太平洋沿岸港口直接运往亚洲。今年1月,中国表示力争在10年内使中国和拉美之间的投资存量达到至少2500亿美元。有了这条通道,梦想可期,中拉关系将迎来全面升级。
作者:李红梅 中国搜索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