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是第39个世界博物馆,也是云南省博物馆新馆开馆日。来自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专家、学者们汇聚一堂,共同探讨博物馆与“一带一路“建设、博物馆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云南省博物馆如何成为建设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等问题。
在座谈会上,学者、专家们纷纷建言献策,表示博物馆要强调自己的地域文化,在文化建设上根据自身特点利用各自的地域特性策划展览,凸显特殊性,避免雷同。同时,要加强博物馆之间的联盟和交流,当代博物馆不仅要有传播知识、文明担当,更要有全球化视野,在“一带一路”这样一个历史机遇下,博物馆应在文化传承和让文物“活起来”上下功夫。
“对云南而言,云南自古就处于连接中国内地与东南亚的中心战略地位,茶马古道是云南重要的区域性文化遗产,古道穿越整个横断山脉,横跨中国西部多个省区,连系20多个民族,涉及8000多万人口,向北连接唐蕃古道,向南贯通海上丝绸之路,向西翻越喜马拉雅山,延伸至南亚更广远的区域,对西部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超乎寻常。云南作为中国南方丝绸之路的西南段,云南的历史和当代的战略地位不容忽视,如何在新的历史际遇面前把握机会,投身“一带一路”,充分发挥省级博物馆的作用,是未来省博物馆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云南省博物馆法人代表、主持工作副馆长戴宗品说。“茶马古道自古就是连接中国内地与南亚、东南亚的重要通道,无论是从地理空间还是文化空间来看,云南都是中国经济与文化辐射到南亚、东南亚的必经之地,具有中心作用和战略地位,从这个意义来讲,茶马古道意义不亚于南方丝路。
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机遇下,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连古通今,文化毋庸置疑是最具优势的重点之一。今年11月,省博物馆将举办一个茶马古道的展览,希望通过展览可以很好地唤起共众对多元文化交流、交融的古今面貌的理解和兴趣,对文化遗产的珍贵价值予以重视。” 戴宗品表示。
首都博物馆馆长助理杨丹丹表示,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各博物馆应在文化交流上形成融合,借由“一带一路”的理念,让博物馆人具有更广阔的胸怀,把特色文化串成线,特别是可以借助云南省博物馆与东南亚、南亚国家进行交流。天津博物馆副馆长李冠龙则表示,博物馆担负着传承城市文明和国家文明的神圣使命,每个博物馆都有自己的地域文化,如何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凸显博物馆的特色,那就是地域文化。
来自南京博物院的副院长黄鲁闵显然对此问题深思熟虑很久,他的发言获得在场专家、学者的一致赞同,他表示,博物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应该而且能够抢夺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先后提出“一带一路”的构想,而在此之前,以甘肃省博物馆为首的博物馆联合了西北好几个省份就举办了一个“丝绸之路”大展,先声夺人。紧接着福建博物院又办了一个“海上丝绸之路”大展,这些展览基本上与国家提出的“一带一路”的构想是同步的。所以,在国家提出“一带一路”战略的时候,我们博物馆人或先或后,紧跟着中央的部署在做自己的工作。”
黄鲁闵建议,抢夺机遇可以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呼应,第二步是融入。“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文化不能只给经济当配角,而应该是经济和文化并重。经济交流加文化交流,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是这样,今天的‘一带一路’也应该是这样,所以我们呼应国家号召后,第二步就应该把博物馆的工作推向深入,和其他文化工作一起,当提到‘一带一路’的时候不仅仅想的是经济建设,更想到的是文化交流,由配角转变为主角。黄鲁闵说。”“抢夺机遇,重在行动,博物馆靠文物说话,靠举办展览获得话语权,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我们仍然要靠文物说话,靠举办展览支撑工作,所以说‘一带一路’的核心问题是走出去,我们的展览和文化交流也应该走出去。在这里,我想向国家文物局及相关部门进言,筹建一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博物馆协会,提供一个平台,为国内的展览走出去发挥作用。
随着‘一带一路’的建设,国内博物馆应该把眼光向国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延伸,比如我们举办的这个丝绸之路大展,只是国内这一段丝绸之路的展出,还不够,应该和国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博物馆、展览馆联合起来,办一个完整的‘丝绸之路’的大展。”黄鲁闵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