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核能没有普及之前,世界上主要机械的动力依然来源于原油。至今世界还没有发明出一款核能战斗机,也没有一辆坦克是靠太阳能提供主要动力的。在现代制造业和交通领域,人类在不断的降低对原油的直接依赖,但在军事领域,原油依然不可替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石油消耗超过3亿吨,占各类作战物资消耗总量的38%。在近几次局部战争中,1982年马岛战争,英军消耗石油超过60万吨,占作战物资消耗总量的60%;42天的海湾战争,美军消耗石油625万吨,占物资消耗总量的70%以上。原油在战争中所占的物资消耗比越来越高,现代战争对原油的依赖在加深,而不是减弱。
二战末期,美国对日本进行了全面的石油禁运,1944年后的各类战役中,诸多日本战舰因缺油而无法参战,到1945年日本已经无法进口石油,美国对日本的石油禁运,加速了日本的失败。但不是所有的战争都像二战美国对日本那样正义,致力于国内经济建设和政治改革,以求自强且融入世界的国家,也照样面临各类战争威胁(比如乌克兰),尤其是像中国这样逐步拥有全球性经济利益的国家,遇到的战争威胁更加复杂。
在之前500多年的时间里,先后有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苏联和美国9个国家在不同阶段成为了世界主导性大国,但每一次大国地位的轮替,基本上都伴随着战争的发生。当前,中国已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近期以来,美国在对待中国海洋权益的问题上,已经出现了明显的遏制企图。要知道,中国已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石油进口国,在石油领域中国的对外依存度已超60%,按照目前中国对原油消费的增长需求,有统计显示,到2035年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或达80%,而中国进口石油的主要运输通道是在海上,因此中国对航行自由和航行安全的需求远大于美国,美国以中国妨碍和威胁航行自由及安全来加速对中国的封锁,是没有任何道理的。
面对依然充满经济和政治博弈,以及军备竞赛有增无减的世界,保护中国全球性利益,为各类战争威胁做好准备,这是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人大国必须要重视的事情。假如中国海上石油运输安全问题有绝对性保障,中国就没有必要去建设成本高昂的陆路管道,冒着各种投资风险从缅甸、巴基斯坦等修建油气走廊,更没必要作为政治上的某种交换而跟俄罗斯签署各种油气购买协议。
1999年科索沃战争仍历历在目,北约为消除南联盟的战争潜力,美国为了试验B-2轰炸机的威力,对科索沃油料生产、储存设施和交通运输系统进行了精确打击,曾在一天之内轰炸了南联盟的7个油库。空袭结束时,南联盟的炼油能力全部丧失,严重破坏了南联盟41%的军用油库和57%的民用油库,连接前后方的所有油料补给线被切断,南联盟的油料供应量减少了70%。如果中国没有“一带一路”战略,分散中国在石油领域的进口通道,增大炼油、运输等方面的纵深,打通西北和西南战略空间,中国能源领域的进口、炼制、运输等系统就会非常脆弱。
“一带一路”战略有可能使得中国在面对战争威胁、石油禁运等危机时,能够有机会突围,能够有能力进行反击。可以说“一带一路”战略是一个被逼出来的,防御性的战略,由于其成本高昂,如果中国有一个稳定且安全的外部环境,或许“一带一路”战略就不会成为国家意志,而仅仅是一种紧随贸易及市场化的、顺气自然的经济通路。
中国再也经不起战争的摧残,但战争从未离我们远去,如果中国对针对中国的各类战略封锁和遏制意图不做出提前防御,不去加大对海洋安全的保护,以及对陆路通道的建设,中国看似很大的经济和不断提升的军事实力,实际上是非常脆弱的,因为石油命脉掌握在别人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