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来说,“共同现代化”就是由若干个国家共同推进的现代化,它的主要目标是实现这些国家之间的共同利益,之前的单独现代化是由单个国家推动的现代化,它的主要目标是实现本国自我的利益,这是核心点。共同现代化要采取和平合作的方式来实现现代化,而不是采取竞争以及战争的方式来实现现代化,其发展成果是由参与的各国共享。这个现代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也需要大家来共同解决。
我认为,中国有意愿也有能力引领“共同现代化”。我是从“一带一路”的官方文件尤其是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上讲到的“一带一路”的几个“是”与“不是”,其中有一个我印象特别深,他说“一带一路”不是独奏而是合唱,这个非常重要。大家也明白,独奏就是自己演奏,自娱自乐,合唱是大家一块唱,所以独奏就是单独的,合唱就是共同的。“一带一路”是合唱,中国是领唱者,这个说法可能有争议,但是我认为做到这个领唱者是有可能的,至少关于“一带一路”的倡议是由中国提出来的。我们在“一带一路”官方文件里看到的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也正是共同现代化的核心价值观念。还有中国处于现代化的中级阶段,还没有进入到现代化的高级阶段,有这个能力引领共同的现代化。最重要的一点,共同现代化要求引领者的文化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兼容性,中华文明正好具备这种能力。
还有,“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或者欠发展或者未发展国家,对这些国家而言,他们要实现现代化,需要一个引领者,中国是发展中国家里头最大的一个发展中国家,或者说中国的某部分已经是很发达的地区了,跟欧美发达国家没有什么差别,中国有这个能力。另外中国这么多年的和平发展,同时与西方发达国家建立了不同形式合作伙伴关系。因为这两个原因,我认为中国作为引领者会赢得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信任跟理解,我们跟发展中国家有共同的命运有共同的追求,中国还与发达国家有多种的合作关系,可以利用西方发达国家的知识资金资源技术来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
“共同现代化”与“一带一路”有许多相通之处如果中国不做引领者,不去实现“共同现代化”,中国本身的现代化也是实现不了的。大家想想看,中国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我们局部现代化的实现靠的是开放,而我们西部还很落后,通过“一带一路”使西部更加开放,也是实现现代化。也就是说中国只有在共同现代化的过程当中才能实现自己的整体现代化,这就是我个人的一些想法,一些判断,没有经过严密严谨的理论性的研究,所以供大家讨论。
“一带一路”是共同现代化的一种实践,是一种创新性的实践。“共同现代化”可以看作是“一带一路”的一个理论体系,一套理论解释,可惜的是这个理论还没有形成。通过“一带一路”的官方文件我们可以看到,“一带一路”所包含的内容的方方面面与我所讲的共同现代化是非常接近的,有时候甚至是完全相同的。“一带一路”指导原则非常重要,共商共建共享,这也是“共同现代化”的核心理念,无论投资合作项目,无论贸易项目还是人文交流项目我们必须是共同商量以后作出决定,而不能单方作决定。这个共商不光是两方,还可以有多方。我个人的想法是,“一带一路”建设应该在西方国家得到更大的支持,与西方国家共同商量来共同建设,比如说在发展中国家做很多事情,建高铁、修路架桥这些基础设施建设我们是擅长的,但是我们也有不擅长的地方,比如说与外国民间社会打交道。
“一带一路”的参加者基于但不限于古代丝绸之路的范围,各国跟国际地区的组织均可参加,这都是官方文件上用的词。“一带一路”的运作方式是和谐包容、市场运作、互利共赢,内容包括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现在很多地方政府,很多学者把这个归纳为“五通”,而大家最关心的是设施联通。互联互通也确确实实是“一带一路”的一个核心内容,或者说先导性的内容。我想到一个新的问题,以前的现代化过程当中的重点跟“共同现代化”是否不一样?刚才我提到了资本主义现代化是以轻工业为重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以重工业为重点,“共同现代化”是不是以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为重点呢?这个观点可以讨论。
官方文件指出“一带一路”的成果要惠及更广泛的区域,这就是成果的共享。我今天要跟大家讨论的“共同现代化”的新概念与“一带一路”的理念有许多相通之处。“一带一路”这么多理念,大家记不住,怎么样让它对外传播得更好?最好用一个词把这些理念概括起来,我想到的这个词就叫“共同现代化”。是否成立、是否站得住脚、是否被人认可?我也不知道,但是我个人愿意继续做努力,我也很希望听到各位的批评或者建议。
柯银斌:察哈尔学会秘书长、高级研究员,中国外文局《公共外交季刊》编辑部副主任。兼任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理事、中国国际交流协会理事、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常务理事、“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理事会理事、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