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高新区是丝绸之路沿线产业规模最大的高新区,也是西安最大经济增长极和对外开放窗口。
2015年是西安高新区认定的“创新发展年”,西安高新区将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陕西讲话精神为指引,着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努力打造国际知名的科技创新中心、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高地、国家向西开放的战略支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创新引擎。
西安高新区成立24年来,正是依托自主创新,充分发挥科教资源集聚优势,通过优化产业环境,着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努力破解企业融资难题,是经济发展保持高速增长的一个绝妙剪影。
那么,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大背景下,西安高新区如何发挥示范和引擎作用,推动陕西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激发中西部地区的创新活力,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
西安市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赵红专表示,高新区要在丝路经济带中更好地发挥龙头、辐射、带动作用,必须在三个方面实现新的突破: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支撑点,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助推器,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排头兵。
自主创新 经济效益再提升
“创新是高新区的灵魂,我们历来坚持创新驱动战略,激发科技创新新动力。”赵红专说,“过去我们不发达,人家给一些边边角角,就感觉很好。现在经济发达了,要调结构转方式,比如让芯片成为中国制造。”
数据最能见证和说明西安高新区的自主创新发展成果。2014年,西安高新区增速达到25%,总收入达到11070亿元,总量位居全国115个国家级高新区中的第三位。外贸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同比增长35.6%,总量占到全西安市的75%、全陕西省的69%,提前三个月完成全年任务。
近几年,西安高新区一直致力于通过科技自主创新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目前的结构已经相对合理,一批具有广阔空间承载能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在西安高新区形成。
经过24年的快速发展,西安高新区形成了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四大主导产业和通信、光伏与半导体照明、电力设备与能源技术、电子元器件、汽车、软件与服务外包、生物制药、创新型服务业八大产业集群,相继被列为国家通信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生物医药火炬特色产业基地、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创新基地。
在园区经济活力方面,一组数据足以说明其快速发展的内在动力。截至2014年年底,西安高新区已有境内外上市上柜企业60家,其中A股上市企业16家,海外上市企业18家,美国OTC-CB挂牌企业12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4家。
在资金投入上,西安高新区设立7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对重点产业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攻关的资金支持。整合省、市、区三方的扶持资金,采用以股权投资、贷款担保为主,无偿资助和有偿使用为辅的方式,集中用于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企业和项目。
西安高新区之所以能快速实现以科技型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方式,离不开高新区从资金、税收、人才、知识产权、放开管制等方面入手,大力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助推实体经济在创新中发展壮大,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园区经济的不断壮大。
情系于民 社会投入获“点赞”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收入生活水平和谐不和谐,重点在民生事务和问题处理或解决得好不好。
老百姓关心的就是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惠民实事。西安高新区,作为国家创新战略的重要承载区,在经济领域的建设成就我们有目共睹,在民生方面也同样获得高新人乃至西安市民的认同。
在民生投入方面,2014年,西安高新区共有71个项目被列为西安市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153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79亿元,项目数量与投资额比2013年呈现出大幅增长态势。其中,57个产业类项目年度计划投资219亿元,3个基础设施类项目年度计划投资15.5亿元,11个社会事业及民生项目年度计划投资44亿元。
据了解,为了给市民提供更加便捷的工作、生活环境,2014年起,西安高新区从精细化管理、治污减霾、缓堵保畅等方面提升管理服务,促进区域发展。在精细化管理方面,高新区建立了一套科学的管理体系,通过加大检查力度,完善硬件设施,建立信息平台等措施,进一步加强网格化管理,做好辖区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营造和谐宜居的人居环境。
为有效降低雾霾天气污染程度,高新区从扬尘污染、机动车尾气污染、燃煤烟气污染焚烧生物质污染、焚烧生物质污染、有机废气污染、责任追究等多方面加强管理,项目工地监管方面出实招、求实效,用实际行动打响蓝天保卫战。
缓堵保畅中,高新区坚持规划先行,抓好各项缓堵工程建设,交通管理及停车秩序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加大宣传教育,倡导低碳、文明出行,形成良好的舆论和社会氛围,齐心协力为市民创造便捷的出行环境。
为了给市民营造观赏水景休闲的新去处,高新区继续扎实推进“八水润西安”工作,一批湖面、公园呈现。其中,2014年9月高新湖一期“云水公园”向市民开放,景区内有过水园路、亲水栈桥、湖面折桥等游览设施,总水面面积30亩,能充分满足游人休憩、运动、观景、集散等需求;洨河生态公园已完成,潏河三星段4公里综合治理堤顶道路以及堰头湖蓄水任务,形成水面280亩,绿化面积达到90万平方米,打造出都市深处的森林公园;沣河梁家滩河道治理项目一标段橡胶坝工程已于2014年6月通过橡胶坝单位工程竣工验收。
越来越多的公园、绿水、植被,加快建设的保障房、安置工程,更加优质、均衡发展的教育资源,一件件惠民事实的背后,是高新区言必行、行必果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共享发展成果的决心。这些民生事业的成果,必将成为高新区保障和改善民生这张答卷上群众最满意的答案,换来百姓最幸福的笑容和由衷“点赞”。
高新作为 “一带一路”抓先机
事实上,过去几年,西安高新区紧抓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向西开放的国家战略,紧抓全球产业布局调整的重大机遇,使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形成了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高端装备制造为主导,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和科技服务业多元支撑的发展格局,成为我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地。
对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西安高新区有了更加清晰的定位,即以集成电路、通信设备设计制造为核心,集通信、半导体芯片及专用设备研发、制造、芯片封装等为一体的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产业聚集地,多措并举,将高新区建设成为世界领先的信息产业新高地。
在“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安建设自由贸易区以及国际化大都市一系列历史机遇中,西安高新区更是将西安高新综保区建设作为陕西、西安加快外向经济发展的标志性项目和对外开放的精品工程予以推进。
目前,设施先进、配套完善、交通便利,集保税加工、保税物流和进出口贸易为一体的西安高新综保区已封关运行。这成为西安高新区在“新丝路”建设中发挥科技力量的重要保障。
“高新区要使自身的潜能得到最大的释放,就必须在以下三个方面实行新的突破。”赵红专说,“一是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支撑点,推进区域内联系更趋于紧密,合作更趋深入;二是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助推器,凭借强劲的科技实力、创新实力,持续推动整个丝绸之路经济带经贸合作水平实现新的跨越;三是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创新极,全力争取国家统筹科技资源示范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世界一流园区的示范区。”
未来,西安高新区将按照“两带两城五区八园”的战略布局,实施“科技引领、环境提升、产业聚焦、板块突破”四大工程,全力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进一步发挥龙头和辐射带动作用,努力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