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建设,交通运输先行。作为国家战略,“一带一路”带来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资源能源的开发利用、全方位的贸易服务往来,将给船舶工业发展创造新的空间,带来新的机遇。
“一带”,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将带来包括集装箱、道路运输车辆、能源化工装备、空港设备等在内的物流装备需求。交通运输部今年将通过规划对接,推动沿线60多个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通过互联互通,以往相对薄弱的航运环节也会得到增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还将带动包括公路、铁路、航空、港口等在内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开展相关装备制造业务的船企创造市场机遇。“一路”,即海上丝绸之路,则为船企带来了更加直接的利好,那就是海运贸易和海洋资源开发带来的对海洋装备的大量需求。航线的拓展和口岸、码头的建设,以及与其他国家联合发展海洋经济等,都需要海洋运输装备及海洋开发装备为其提供保障。自“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以来,已有20多个省份提出要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口岸建设,保证交通运输不会成为贯彻落实国家战略的掣肘。在此背景下,一向在交通运输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海运业,有望迎来新航线的开辟、吞吐量的明显提升等利好,这也将带动造船市场需求的增长。
面对国家战略带来的机遇,造船企业要做的是,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一盘好棋,源于其落子前的精心布局。要在“一带一路”战略中抓住机遇,就要根据战略规划和具体实施情况,做足前期调研,及早规划布局。谋定而后动。抓住机遇、取得成果终究还要落实到“动”上。精心布局、科学规划之后,便要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首先,如果船企不想把发展的希望仅寄托于降本提效这一点上的话,就不应该将目光局限于造船这一传统业务上,而应该在产业链上有所作为。结合一直在进行的转型升级,如果能将业务延伸到产业链上的其他领域,促进企业根据产业链的分工合作,实现龙头企业整合资源模式下的“抱团出海”,那么船企就会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其次,船企还可以积极主动,从新航线的开辟中拓展需求,拿到更多的船舶建造订单,这些订单将更加关注船舶运营的安全、环保、节能和高效。第三,在融入国家战略的过程中,也可以试着把目光投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尤其是一些港口设施、码头、铁路等的建设,可能会带来对工程机械和机电设备的大量需求。在公路、铁路、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以及港口装备的制造方面,我国船企拥有很好的基础。若能紧跟市场需求,及早涉足相关领域,就有可能拥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与此同时,交通、物流等相关领域的互联互通也是“一带一路”的关键,这些领域的需求同样值得关注。
抓住“一带一路”新机遇,在支撑国家战略中转型发展是我国船舶工业在今后一段时期内的主旋律。时不我待,市场的瞬息万变、行业的快速发展时刻提醒着我们:唯有勇于改革适应市场、坚持创新引领行业,方能乘国家战略之长风以破万里浪,凌国际竞争之青云而啸九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