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3 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国内外都给予了高度关注。伴随中国政府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一带一路”建设开始进入实施阶段。那么什么是“一带一路”?“一带一路”的基本定位有哪些?我们邀请到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院长、研究员李向阳给大家做个讲解
(一)“一带一路”是新一轮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
改革开放30 多年来,我国的对外开放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改革开放之初到邓小平南方讲话;第二阶段是从南方讲话到中国“入世”;第三阶段是“入世”后的10 年过渡期。目前,“入世”所带来的开放红利已经实现,中国经济面临新一轮对外开放并通过开放促进国内改革的强大诉求。
在前三个阶段,对外开放呈现出一系列共同特征。一是开放的区域重点一直是东南沿海地区,广大的中西部内陆地区并未实现同步的开放。二是把WTO 及其前身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为主体的多边贸易体制规则作为开放的参照系。但进入21 世纪之后,多边主义陷入停滞。三是开放的目标集中于消除边界上的贸易投资壁垒,而近年来的区域合作重点正在拓展到“边界后”的贸易投资壁垒问题,如环境保护、劳工权利、金融监管、数据保护及全方位的生产要素流动等诸多领域。
为适应这种变化和要求,我们需要推动更广区域的开放和更高水平的开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区域经济合作会高于WTO 所规定的开放程度,不仅涵盖贸易投资自由化,而且还将延伸到互联互通、货币合作、政策协调、人员往来等。
(二)“一带一路”是新时期中国周边战略的重要依托
创造稳定的周边环境是中国和平崛起的基础和前提。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趋密切,已经成为绝大多数周边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出口市场与贸易顺差来源地。但另一方面,周边国家对中国和平崛起的认同并没有出现同步提高,许多周边国家在中美之间寻求“骑墙”战略:经济上希望能够分享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收益;安全与政治上希望美国能够对中国形成制衡。这和创造稳定的周边环境的目标显然是不符的。
在2013 年召开的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睦邻、安邻、富邻,亲诚惠容等一系列理念为新时期周边战略确定了方向。要把这些理念转化为实践,“一带一路”是依托。
(三)“一带一路”是实施经济外交的新平台
伴随和平崛起进程的加快,作为一个大国,面对日趋复杂的周边环境,中国要实现稳定周边、打造与周边国家的命运共同体目标,仅仅依靠经济合作显然是不够的。在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对经济外交的诉求开始浮出水面。按照经济外交的理念,既需要外交服务于经济,也需要经济服务于外交,其最终目标是服务于中国的和平崛起。如何把经济与外交有机结合起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带一路”将会成为中国经济外交的重要平台。
(四)“一带一路”将为推动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提供一种新路径
由于具备开放、多元与包容特征,“一带一路”不仅能够做到与现有的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并行不悖,而且有可能会成为推动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的一种新路径。“一带一路”坚持开放合作原则,相关的国家基于但不限于古丝绸之路的范围,各国和国际、地区组织均可参与。这意味着其他自贸区的成员同时也可以是“一带一路”的成员。“一带一路”并不把构建统一的、高标准的自贸区作为优先目标,这适应了亚洲发展的实际需求,让更多的、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通过合作实现多赢。看起来这似乎是一个模糊的目标,但它无疑是一个更具包容性的目标。一旦“一带一路”实现上述目标,这将是中国在全球治理领域向国际社会提供的一项重要公共产品。
“一带一路”是中国由大到强发展关键阶段的重大决策,是助推我们实现“中国梦”和“世界梦”的重大战略。这也预示着中国角色的一个新变化:从国际规则的旁观者变为遵循者、再向制定者转变。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