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视野下的中国文学 新闻中心 一带一路门户网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城市画苑

“一带一路”视野下的中国文学
一带一路 www.edailu.cn 2015-06-03 来源:一带一路·重庆经济合作中心    点击:2960次




      两千多年前,丝绸之路上的阵阵马蹄声开启了中国同周边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往来。在今天的世界版图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 绸之路”正从容铺展,“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连接起“中国梦”与“世界梦”,赋予古丝绸之路新的内涵。以此为节点,许多问题被放置在新的视野下去考量、阐 释,中国文学也自然如此。由“一带一路”这一战略构想带来的种种深刻变化将在文学作品里得到呈现,谋求超越的当代文学或许能从中得到激发并寻找到丰富的可 能性。


      5月31日,由中国作协文学理论批评委员会、文艺报社、中国现代文学馆联合主办的第二次“青年批评家论坛”在京举行,与会者围绕“‘一带一路’ 视野下的中国文学”展开讨论。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主持,作家、评论家邱华栋、李少君、徐兆寿、李云雷、张定浩、黄德海、刘大先、刘涛、王敏、祝勇、崔曼 莉、岳雯等各抒己见,梁鸿鹰、何向阳、计文君与会。

看世界和看自我的眼光需要调整


     “一带一路”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方方面面,彰显了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它为文化发展提供了新的维度,也赋予中 国文学巨大的选择和言说空间。在这一战略影响下,人们看待世界和自我的眼光将发生改变,其中很重要的一点便是重新认识中国——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未来 的方向在哪里?


     “中国在现代性展开的过程中,始终存在如何认识自我的问题,‘我是谁’涉及朝哪个方向走下去的问题”,李敬泽谈到,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重新认识 中国和世界依然是个大问题,“一带一路”的提出意味着中国人看世界和看自我的眼光都需要调整。人们需要重新认识许多复杂问题,具体到文化层面,既要对中国 文化的丰富性、多样性有充分认识,也需要对周边国家文化进行新的判断。我们的观察视角正逐渐从边缘向中心调整,这体现了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而在此过程中 这个民族所经历的一切,在文学中还缺乏反映和表现。因此他认为,“一带一路”给文学提供了新的视野和可能性,知识分子应该面对现代性进程中的真问题,并敢 于去探讨这些真问题。

征稿启事 | 摄影活动 | 图文故事 | 免责声明 | 隐私保护 | 服务项目 | 技术合作 | 职业发展 | 理事会 | 关于我们 | 领导小组 |  项目报送备案 | 我要咨询 | 我要投诉

网站名称:一带一路门户网
主办单位:重庆一带一路经济技术合作中心
行政中心:重庆市级机关综合办公大楼26楼(渝中区人民路252号)
全国服务热线:13901152863(北京) 13308315638(重庆)
企业邮箱:edailu@163.com  464067221@qq.com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渝ICP备15000646号
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备案号: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1484号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备案号:915001123223910402
技术支持:总部城科技(重庆)有限公司
Copyrights©2014-2024 版权所有:一带一路门户网(重庆一带一路经济技术合作中心有限公司)



中央机构网站
地方人大网站
相关媒体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