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瑞建交65周年系列活动之一的“一带一路,中瑞关系未来65年的发展机遇”研讨会于6月9日在斯德哥尔摩举行。中国驻瑞典大使陈育明、瑞典工商部国务秘书斯坦斯特罗姆以及瑞典政界、商界、学术界和中资企业驻瑞代表等100多人参加了此次高峰论坛。来自中国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应邀参会,与在场嘉宾们分享了中国“一带一路”的战略规划,以及在此框架下中瑞双边关系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在过去的65年里,中瑞关系发展势头良好。2014年两国贸易额是1950年建交时的4600倍,瑞典在华投资企业有500多家,逾万家企业从事对华贸易。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也来到瑞典,瑞已成为中国在欧盟最大的投资目的地国之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推动,加速了这一发展势头。今年勒文首相成功访华,中瑞领导人从战略高度规划了两国关系未来,同时就推动“一带一路”合作、分享亚洲基础设施建设机遇、全面加强两国各领域合作达成重要共识,而瑞典也获批成为亚投行的创始成员国。
正是基于对两国关系和国际经济发展现状的认识,与会嘉宾们普遍认为,“一带一路”的成功推进是大势所趋。研讨会上陈育明大使作了题为“乘着"一带一路"的翅膀”的演讲。他指出,"一带一路"建设正步入务实合作新阶段。沿线60多个国家以及欧盟、东盟、上合组织及联合国亚太经社理事会等国际组织积极回应,中国政府已制定并公布了愿景与行动文件。一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正在稳步推进。”斯坦斯特罗姆也表示:“今年是瑞典中国建交65周年,这个研讨会是纪念活动的一部分,证明我们对两国关系的重视。中国是瑞典在亚洲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雄心勃勃,着眼未来,一带一路倡议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重要的机遇之一。瑞典经济高度依赖对外贸易。在当前国际经济环境下,瑞典正在寻找一切机会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就业率。而"一带一路"倡议对此将起到重要作用。”
曹远征也和与会嘉宾互动,介绍了 “一带一路”的宗旨:"一带一路"是地域,但更重要的是领域,它的核心不在于地域怎么样,最重要的是加强合作。"一带一路"基础设施的合作需要长期资本的服务,这也就意味着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开始输出。”在接受人民网记者专访时曹远征进一步阐述了资本输出的意义人民币国际化为“一带一路”的合作共赢创造了一个新的契机。不仅仅是中国需要人民币国际化,更多的是国际合作的需要。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依赖第三方货币结算方式的弊端凸显,这加快了地区货币合作的需求,也构成了人民币国际化快速发展的背景。去年中国76%的跨境投资使用人民币,人民币开始广泛进入各国资产负债表,各国都争相跟中国签订人民币货币互换协议,海外的人民币存款,人民币贷款,人民币债券,以及人民币外汇交易都在发生变化。到目前为止,人民币已经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元的第二大贸易结算货币。虽然与其他国际货币相比,人民币似乎不具备国际化的条件。但人民币可以国际化,因为它适应了国际需求,相信“一带一路”让人民币更坚挺,而人民币国际化将领跑“一带一路”。
如何在“一带一路”的框架下加强中瑞双边合作,是与会者关注的话题。陈大使在会上提出5点建议,“中瑞合作要装上"一带一路"的翅膀,搭乘发展的快车,可以五管齐下:一是政策沟通;二是设施联通;三是贸易畅通;四是资金融通;五是民心相通。”瑞典工业界国际委员会执行主任索菲亚·斯文比介绍:“瑞典国内市场很小,瑞典企业很早就认识到国际市场的重要性。要抓住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机遇,瑞典需要知识、网络和良好的市场氛围。加强瑞中在合作,首先要加强在教育、科技创新方面的合作。第二,深化经贸合作,继续推进双边贸易关系。仔细审视"一带一路"涉及的沿线国家和地区,就会发现这里蕴藏着巨大机遇和发展潜力。瑞典政府出台的促进出口战略的文件中,也突出强调了有关国家的重要性。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20个经济体中,有9个都在这一地区。瑞典工商界和学界等都准备好了,必须也能够抓住这个发展机遇。一个有力的证据是,瑞典申请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并成为意向创始会员国。”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驻瑞典大使馆和瑞典安全与发展政策研究所共同举办,受到与会嘉宾的热烈响应。会场内座无虚席,后排走廊上也站满了热情的听众。现场提问踊跃,大家普遍对“一带一路”的包容性表示肯定,对其发展前景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