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雅加达会见柬埔寨首相洪森时提出,“要在‘一带一路’框架内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运营好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
西港的建设和发展无疑赶上了最好的时代,这其中除了无锡政府和企业的先见,更有无锡企业家们惯有的开拓、互助和坚持的品质。
本报记者日前随市经贸考察团赴柬埔寨开展经济文化考察交流活动,亲眼目睹了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指引下,由无锡红豆主持建设的西港特区蓬勃的发展面貌,亲身感受了中国企业给柬埔寨人民社会生活带来的积极改善。
在西港,现实比想象丰满。
柬埔寨,这个被列入联合国最不发达地区的国家,上世纪末才结束战争进入和平与发展时期。西港,没有首都金边外来商业的相对繁华,也没有暹粒吴哥文明的经久传世。它被人了解的是,这里拥有柬埔寨唯一的现代化商港,因为近乎原生态的海岸线,不少欧美游客常驻足于此。无论从古老的柬埔寨王国的时间坐标和还是从全球化经济发展的地理坐标,它都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新城。
由无锡红豆集团主持建设的西港特区就坐落在此。
没有预言家,只有实干者
从柬埔寨首都金边出发,沿4号公路一路向南行驶大约4个小时,眼前一片开阔地正是特区所在。与之前在金边看到的毫无规划、狭窄逼仄的街道与建筑相比,这里已经显示出了用心规划的手笔。标准化的厂房已建成相当一部分,更多的仍在建设之中,整齐的排水沟、防水工程,对这个雨季颇多的热带国家来说,是一道隐形的建设“质量关”。园区的污水处理厂也在我们到达的当天奠基开工。
“当初(2007年)来到这里,眼前是一片原始丛林,特区建设用地中,最高地块落差达70米,相当于要削平一座山,仅平整土地就花了好几年时间。”困难远不止这些,特区征地时曾遭到当地村民的反对,理由是没有地方放牛了。当时一头牛价值300美元,这几乎是一家全年的收入。但是如今,不少村民都在特区的工厂里打工,很多从事管理工作的员工一个月工资就能买一头牛。戴月娥是最早来到西港参与园区开发建设的红豆集团外派干部之一。从富庶的无锡来到当时还很贫瘠落后的西港,从效率极高的现代化企业来到一切需从头开始的空白园区,8年在柬埔寨生活和工作,在我们看来充满了艰辛和不可预测。但是对戴玉娥以及她的同事来说,艰难的起步已成过往,眼下,现实比她们的想象进行得还要快。
在集团总裁周海江的导览下,人们看到了西港园区未来的面貌:不仅有划归整齐的工业区,还有配套的现代商业区,医院、学校等配套一应俱全,临水栈道、观光步道、游船码头、旅游地产……一座宜居宜业的产业新城将让柬埔寨人民真切感受到来自中国无锡的建设速度和发展质量。
走出去,凸显敢为先锋的锡商精神
距离西哈努克港270公里的首都金边,下转第6版>>> 上接第1版>>>有远见之明的无锡人更早就来到这里掘金。
机场旁的俄罗斯大道上,一间白色建筑大门两边贴着的中文对联宣告了它的血统:中国企业。这里是无锡光明制衣集团柬埔寨工厂。一楼右手边的洽谈室里,满满当当坐了一屋子人。
大家都围着赵启文,汗水已经把这位近80岁老者的衣衫打湿了,可是他依旧神采飞扬。“不要看柬埔寨这个地方跟国内比还有差距,但是充满了机会啊。”赵启文1997年来到柬埔寨设厂,是省内最早“走出去”的企业之一。赵启文因此也常常被全国和省、市相关条口邀请去做经验交流,“这里面(海外设厂)没多少先见之名,都是逼出来的。”赵启文所在的纺织业一直受到欧美出口配额限制,企业生存的空间越来越小,“怎么办,人家跟我说柬埔寨是零关税,我就过来了。”当时的柬埔寨很少有外来资本进入,土地、人力资本都有很大的优势,但交通、物流和员工教育成本相对较高。“那时整个国家对海外设厂的政策不像现在这样宽松,不少事情都是一路遇难题,一路解决。”赵启文经历过柬埔寨外资起步时可称为满地机会的“黄金时代”,也经历过政局动荡、工潮不断的艰难苦守。现在,“走出去”已经成为国家战略,更多的企业特别是无锡老朋友都到柬埔寨来设厂发展。“有什么疑惑,他们都愿意来问问我,无锡的企业家还是很团结的。”
事实上,除了西港特区、光明制衣以外,柬埔寨还有凤凰画材等多家无锡企业,敢为先锋的勇气,让他们成为走出去、成功落户柬埔寨的第一梯队。
无锡企业抱团走在“一带一路”上
王浩是无锡一家劳保用品企业的副总经理,找到赵启文对他来说就是找到了领路师傅。同为劳动密集型企业,王浩所在的公司近年来一直想“向外”寻找出路。“走出去对民营企业是一个挑战,但是不走出去,用工成本越来越高,企业以后的路就难走了。”很多人推荐柬埔寨,但王浩对这里的情况不太了解,有很多顾虑。“现在有无锡企业建设的西港特区,又有老赵这些热心人,感觉走出去的路也不难走了。”看着柬街头寻常可见的中餐馆、超市,甚至是中国银行,王浩不仅觉得可以把工厂开到这里来,还能投资旅行社,寻找其他商机。
在西港特区,最早入驻的也是无锡企业。柬埔寨金宸源家居用品厂的金海良在无锡东亭有一家二泉针织厂,产品是主销欧美的棉袜。厂房里,带着头巾的柬埔寨女工熟练地对棉袜进行分拣、质检,金海良背着手在生产线间巡查,“虽然不能跟国内比,但是近一年的培训,工人的效率都有了提升,订单也比较稳定,一切都在步上正轨。”一年前,他在西港特区投入280万美元设厂,当年就带动出口500万美元,金海良的目标是三年内实现翻番。
无锡交通工程有限公司的蒋海峰、周志东等人已经是第二次来柬埔寨了,作为省内骨干的道路、桥梁建设企业,他们也想积极参与柬埔寨的基础建设。“从金边到西港的4号公路在国内最多算一条省道,要是能建设成为高标准的高速公路,我以后从无锡到西港的时间又能缩短了。”接待他们的西港特区工作人员说。西港特区二期工程,以及柬埔寨随处可见的轰鸣着机器的道、桥、港口工地,对这家大型国企来说都是一块充满了机会的热土。而除此之外,房地产、旅游、金融等项目,都已经被富有远见的企业家列入了“开发”计划。
西港特区为中国企业抱团走出去提供了平台,这其中,越来越多的无锡企业家正在“一带一路”上为企业和自身寻找转型发展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