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产业一部汽车产业负责人林彬彬介绍,随着亚太区域基础设施水平的提高,亚太自贸区的推进,区域内国家交通网络的互通,国内汽车行业向国外市场发展的趋势将增强,尤其是商用车。
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和德勤中国6月18日发布的最新报告认为,在“一带一路”战略和亚太自贸区的推动下,国内乘用车行业或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丝路基金优先用于交通
当日发布的《汽车产业投资促进报告》介绍,沿途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前提,将率先得到资金扶持和优先推动。
在去年召开的APEC会议上,中国领导人宣布,中国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优先部署同邻国的铁路、公路项目。
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产业一部汽车产业负责人林彬彬介绍,随着亚太区域基础设施水平的提高,亚太自贸区的推进,区域内国家交通网络的互通,国内汽车行业向国外市场发展的趋势将增强,尤其是商用车。
林彬彬说,另外,国家出台了专门的金融和财税政策,鼓励汽车企业在海外建厂,拉动国内汽车出口。总体来看,在“一带一路”和亚太自贸区的推动下,国内乘用车行业或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德勤公司汽车经销商团队副总监彭聪对记者表示,“一带一路”包含大批基建项目,其中有铁路、公路、港口等,这些工程数量多、东、中、西三个地带的交汇点,是沟通中国与东盟各国最便捷的国际大通道。
德勤公司认为,东盟地区汽车产业有望在2019年超过700万辆/年的规模,其中马来西亚、印尼将成为东盟未来主要的汽车消费市场,在2020年占据整个东盟新车消费需求的65%左右,预计2020年的市场份额在400万辆。东盟10国总面积444万平方公里,人口5.84亿。
随着国产汽车出口东盟步伐的加快,我国的云南省作为国产汽车出口东盟黄金通道的地位日益凸显。与此同时,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国内车企对东盟整车及零部件出口预期大幅提升,一些企业在泰国和马来西亚等国建立整车生产基地的项目正在谈判中。部分汽车零部件如底盘、车身和特种用途车将会率先受益于关税下降,中国汽车企业面临难得的机遇。
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副局长杨依杭表示,“一带一路”是我国资本输出计划的战略载体,有助于带动周边及发达经济体建设,并消化国内过剩产能,将是双赢和多赢的互动过程。
“后生产环节”仍然空白
目前,我国汽车出口增长率和出口占产量比率都呈现下降趋势。根据中国海关数据,2014年中国汽车出口89.7万辆,价值777.93亿元人民币,销量与出口金额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减少2.8%和增加4.6%。
其中小轿车出口37.1万辆,价值182.1亿元人民币,9座以下小客车出口9.9万辆,价值51.4亿元人民币,货车出口29.6万辆,价值241.6亿元人民币。汽车底盘出口3114台,价值2.9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1.4%和下跌14.4%。汽车零配件出口金额总值2259.5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增长8.5%。
“国产车在海外市场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高端成熟市场仍然缺席。”彭聪分析,中国汽车企业投资海外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动因:多以获取先进技术为主要驱动因素,寻求打破跨国企业的技术垄断;借力领先品牌的全球营销渠道和消费市场,拓展本土品牌的市场范围;通过少数股权投资分享领先企业的财务回报,是战略层面的重要动因;享受投资国相对低廉的劳动力,节省物流运输开销,规避贸易壁垒等。
上述报告介绍,中国的汽车产业出海正从整车出口阶段升级至海外设立生产线进行整体运作的阶段,在前一时期激烈的粗放型海外出口竞争中生存下来的中国企业,需要为海外市场的本土化进程进行包括技术、渠道、资产等各方面的储备,而设立海外研发中心、通过与跨国车企合作共同进行产品研发将使中国企业更加贴近世界领先的先进技术,也有益于企业在研发阶段即为产品奠定符合目标市场需求的技术特性。
彭聪表示,尽管有不少自主品牌通过开发中高端车型以及收购海外豪华汽车品牌进军成熟市场,总体来说,中国汽车工业仍与世界先进的汽车品牌梯队有着不小的硬性差距,存在着品质达不到国际化标准、缺乏核心技术支持、汽车研发环节薄弱、资金投入不到位等问题。
彭聪说,中国汽车企业目前的海外营销和渠道铺设整体尚不成熟,除部分领先的中国汽车企业开始海外品牌建设、完善销售网络,建立售后零部件周转中心等外,大部分出口汽车企业的“后生产环节”仍然空白,品牌营销不成规模,品牌溢价水平低。
上述报告提醒中国企业,未来,“中国汽车企业面临的外部市场环境更加复杂多变”。除了品目众多、变化频繁的贸易、政策、知识产权和技术壁垒,中国汽车的出口和海外生产还受到目的国经济起落以及欧美和日韩汽车竞争对手等不同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