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如何以发挥示范作用 新闻中心 一带一路门户网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城市篇

重庆:“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如何以发挥示范作用
一带一路 www.edailu.cn 2015-06-22 来源:一带一路·重庆经济合作中心    点击:2353次

 

 

      2015月18日,两江新区作为中国内陆第一个国家级新区,诞生五周年。五年来,承担起引领西部发展,探索内陆开发开放模式,破解城乡统筹难题的重任。过去五年,两江新区发展成效如何?对于重庆乃至西部内陆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提升对外开放水平,能够提供哪些借鉴经验?面临“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发展机遇,又能如何作为?

 

    对此,新华社重庆智库中心课题组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调研,走访了两江新区20多家企业与部门,深入剖析五年来的发展成效与经验,并对两江新区进一步对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提出建议,以资参考。

 

        两江新区五年来经济始终保持快速发展。在全球经济仍处于金融危机后的复苏时期,中国经济面临三期叠加、换档升级的转型阵痛,GDP增速由2010年的10.2%下降到2014年的7.4%。新区GDP却从2009年798亿增长到2014年1860.68亿,实现翻番。五年来,规上工业总产值从1211亿元增长到4178.8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从529亿元增长到1706.72亿元。

 

      快速增长的背后是两江新区“394产业”布局形成强劲支撑。2014年,占工业产值总额82%的汽车、电子、装备产业分别实现产值2112亿元、976亿元、346亿元。金融、会展、商贸及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4类现代服务业,也迅猛发展。一二三产业的比重由2011年的1.3:55.3:45.4升级到2015年1季度的0.6:51.4:48,包括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等为核心的服务业的支柱作用越发突出。

 

       面向未来,新能源汽车、显示面板、集成电路、云计算及物联网、机器人、页岩气、新材料、生物医药、环保等9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按照生态链布局、集群化发展,为新区下一步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预计从2017年开始,两江新区工业的主要增长点将来自这些战略性新兴产业。

 

      依托庞大的产业集群,两江新区对周边区域经济发展的牵引、聚合力不断增强。过去工业经济主要靠“切薯片”的四川省遂宁市2013年电子信息产值首次突破百亿元。工业基础薄弱的贵州省毕节市,近年来“无中生有”形成一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据测算,两江新区拉动“成渝经济区”制造业年均增长提高10个百分点;云南、贵州等制造业和交通运输业年均增长提高5个百分点。

 

       不仅如此,两江新区的创新输出也开始发力。依托位于两江新区中科院绿色智能研究院石墨烯的研究成果,中科院与上海南江集团合作投资5亿元的项目落户九龙坡区。 两江新区正加紧改革创新,充分发挥长江经济带与丝绸之路经济带交汇枢纽的独特优势,不断增强开放辐射力。

    

      作为内陆开放的国家“试验田”,两江新区依托大通道、大平台、大通关建设,加快融入全球分工体系,探索出西部内陆融入全球经济的开放路径。

 

      从大通道来看,渝新欧国际铁路连接内陆与欧洲,直达大西洋;长江黄金水道贯穿东中西部,连接上海,直达太平洋;借道贵州、云南、广西达东盟和东南亚,连接印度洋。从大通关来看,渝新欧沿线及长江经济带12个海关实现了“一体化”通关;从大平台来看,两江新区方圆20公里的半径内,聚集了空、水、铁、公等交通枢纽,以及保税、金融、会展、物流、信息等重大开放功能平台。

 

       良好的开放生态吸引国际先进生产要素汇聚两江。五年来,累计招商签约项目约2248个,合同投资额超过8646亿元。吸引外资从成立之初的年实到外资15.89亿美元,增长到2014年底的44.67亿美元,福特汽车、通用电气、ABB集团等129家世界500强企业入驻新区。

 

       两江新区的企业也积极走出去进行全球化布局。长安汽车在意大利都灵、日本横滨、美国底特律、英国诺丁汉及重庆、上海、北京、哈尔滨、江西等五国九地布局研发,通过开放式思维和全球化视野,整合全球资源助推“中国智造”。

 

      五年来,两江新区进出口总额从33.7亿美元增长到3165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达到73.4%。其中,四川、贵阳等周边省市转口贸易大幅增长,占比达45%。“渝新欧”货物运输总量也占整个经阿拉山口出入境中欧班列的80%以上。随着抢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东盟、欧盟、美国进出口的增长态势日益明显。

 

     下一步,两江新区还将通过探索“一带一路”沿线的金融国际合作、促进投资便利化等构建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更大范围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在2012年以前,张远在广东务工,每年只能回家一次。如今自己拥有两套房子,一套自己住,一套出租;步行5分钟可亲自送女儿上学;上班就在家门口,月收入还较以前增加了1000元;每天也可像都市白领一样逛公园、进商场……

 

       张远生活的改变受益于两江新区在城乡统筹建设中高标准补偿,高品质还房,高技能培训,高就业保障等一系列惠民政策的落地。2012年7月,两江新区首批3000多户拆迁居民搬进位于龙兴镇和合家园的新家,张远就是其中之一。五年来,两江新区工业开发区累计竣工分房192万㎡,和谐安置被征地群众4.5万人,占已征地群众31%。

 

      作为“五大功能区域”中最为重要的都市功能核心区和拓展区,两江新区“造城计划”正有条不紊地展开:江北嘴金融城588万平方米的金融楼宇建成过半;悦来会展城配套温德姆酒店已经投入使用,周边设施不断完善;礼嘉商贸城正打造国际商务中心、体验消费中心、城市生态型文化休闲和旅游中心;鱼复汽车城打造的中国西部最大乘用车生产基地已具雏形;龙兴旅游文化城的两江国际影视城一期建成开街投用;水土高新科技城,已吸引京东方、太平洋电信、腾讯数据等产业项目入驻。智慧城市和海绵城市建设也正如火如荼地展开,一个产城相融、绿色发展、优美宜居的现代化城市新区轮廓显现。

 

        到2017年,两江新区城市建设规模将实现30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达300万人,建成“山川秀美、交通便捷、生态宜居、产业现代、人才汇聚、社会和谐”的美丽新区。

 

       发展动力来自观念与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后金融危机时代,面对全球产业转移竞争加剧,传统“政策招商”难以为继的局面,以“市场×”和“金融×”杆杆撬动产业生态集群发展后金融危机时代,对西部地区而言,单纯靠拼要素、给政策的招商模式不仅难以为继,也同样面临环境制约。对此,两江新区通过发挥“市场×”和“金融×”两大杠杆作用,实现了产业快速集群生态化发展。

 

      第一,着眼市场需求与未来趋势,立足区域现实条件,选准可持续发展的梯度产业体系。一方面,两江新区在原有基础上,大力发展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产业,鼓励企业提档升级,优化产品体系与工艺流程。另一方面,布局新能源汽车、显示面板、集成电路、云计算及物联网、机器人、页岩气、新材料、生物医药、环保等9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现代金融、商贸物流、保税商品展示交易、跨境电商等4类新型服务业,确保两江新区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梯度产业体系。

 

      第二,善用“市场×”和“金融×”杠杆,创新产业模式和商业模式。“我们落户两江新区,就是想通过重庆分公司的建立,提升西南地区的市场占有率”。上汽通用五菱重庆分公司总经理黄春笋说。近年来,两江新区积极以市场资源整合全球资源,充分发挥市场对企业的吸引力。依托重庆是页岩气重要产地的优势,两江新区积极引进美国等国际市场上先进的页岩气开采装备和技术,发展页岩气装备产业。

 

      不仅如此,两江新区还利用金融杠杆创造市场,通过成立多家融资租赁公司变现未来市场,改变战略性新兴产业“小、散、弱、乱”的市场现状。例如,针对机器换人成本高制约市场推广,两江新区整合社会资本,成立机器人融资租赁公司。在两江新区范围内使用的机器人,企业最多出10%的资金甚至不出钱可以把机器人领走。借助这种模式,企业机器换人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依靠良好的商业模式,注册资本5亿元的公司已经获得银行授信236亿元。

 

      事实上,两江新区正按照产业发展缺什么,就用资本为纽带补什么的方式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发展通航产业缺技术,重庆通用航空产业集团就收购美国恩斯特龙直升机公司引入两江;发展云计算产业,企业缺牌照,“重庆两江新区云计算产业园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变身“重庆云计算投资运营有限公司”,从注重服务器建设转向以牌照资源与企业合作;要引进电子信息产业龙头京东方缺少投资资金,就创新出股权投资模式促其落地。

 

      在尝到金融杠杆的甜头后,两江新区在落实创新驱动上,也正推进以创新基金、风投基金搭建平台,吸引更多科技成果在新区转化。 此外,两江新区下设的两江金融发展有限公司还针对直管区企业推出工程结算尾款质押贷款、保证金质押贷款、未办证土地使用权预置抵押贷款、政府奖励扶持资金质押贷款等特色产品,直接解决企业融资难。

 

       第三,围绕市场需求健全产业生态链,增强产业生命力。两江新区产业发展的生命力不在于形成了上下游产业链,而是着重培育完整的产业生态链。

 

       以机器人产业为例,两江新区机器人产业园致力于打造“1区5平台”,即机器人整机总装总成及关键部件制造区,研发检测公共平台、人才教育培训平台、金融租赁支持平台、展示运营维护平台、成果孵化转让平台,构建“政产学研金用”链条。其中,两江新区是国内机器人产业园发展中惟一引入配套学院式人才培养的园区。这家还在筹建的培训学院已经获得ABB、库卡两大机器人巨头开展后期运营服务的授权。

 

       这种模式并不是孤例,通航产业、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正开展生态链布局。

       第四,构造将创新思想孵化成企业的环境,打造创新城邦。两江新区不仅重视招大引强,也着力完善对中小微创企业的扶持。“只要你有适宜的创业思想或者技术,在两江新区就可以孵化成1家企业。”两江新区创新发展局副局长黄杰说。创新发展局正是于2012年底为适应创新驱动需求,专门服务广大创新创业企业而成立的一个部门。

 

       不仅如此,两江新区还专门成立了“制造”企业的企业——两江创新创业六环公司,实现项目成果收集、试制、评估、展示、交易、育成六大环节,全程帮助创业者完成产业化过程。

       围绕开放要素清障搭台,对照开放需求创新产业模式,破解观念滞后、物流制约、保障缺失等内陆开放瓶颈,让两江融入世界。“开放不是地理区位,而是一种文化,是一种体制机制。”作为对外开放产物的两江新区,与生俱来就具有开放的基因。近年来,两江新区始终坚持对外开放战略,围绕开放要素创新平台破解障碍,走出了内陆开放的新路径。

 

       第一,对标开放需求,以大通道、大通关、大平台搭建开放的软硬环境。两江新区近年加速构筑水陆空铁立体交通网络。而大通道绝不是简单地修桥铺路,更要以机制创新确保通道有效。如“渝新欧”就进行了三大创新:一是建立跨国铁路国际协调机制,开通定起点、终点、路径、时间、价格的“五定班列”;二是建立跨国海关国际协作机制,实现一次报关、一次查验、全程放行;三是组建由中、俄、哈、德铁路部门和重庆方面合资的公司,调动沿线国家参与积极性。

 

       针对全球开放新形势下,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大进大出的特点,两江新区努力打造物流、保税、金融、信息、会展五大开放平台:形成航空、铁路和内河港口三大交通枢纽,吸引知名物流企业入驻;依托三个国家一类口岸、三个保税区,打造贸易功能区,创新“集中报备、税收保全、清单出库、实时监控、汇总纳税”的保税商品出区展示展销监管模式等;发展江北嘴中央商务区为核心的现代金融平台,创新探索外商资本金意愿结汇试点,打造金融结算中心;建立起以国际云计算产业园为代表的信息服务平台,带动大数据处理、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等落地;建成展览规模西部第一、全国第二的会展场馆———重庆国际博览中心,积极承办国际展会。

 

         第二,创新产业模式,以垂直整合、集群化产业布局,变“两头在外”为“一头在内,一头在外”,降低物流成本。在内陆地区,沿海“两头在外”的产业模式势必增加企业物流成本,阻碍开放发展。为此,两江新区瞄准行业整机龙头企业,通过基地化布局产业、集群化招商、垂直整合资源,形成本地产业链,实现“一头在内,一头在外”。

 

       第三,以开放倒逼改革,构建宽进严管的国际化市场环境。一方面,实施流程再造,放宽准入,简化流程,提高投资便利性。两江新区通过“大部制”改革,整合行政权力,以审批内部流转提升时效。还积极探索行政审批和技术性审查相分离制度的机制,放权中介机构。此外,推出电子营业执照和全程电子化登记管理、五部门并联审批(一站式),开展互不为前置的审批改革等措施,大大缩短审批时限。

 

       另一方面,坚持放管结合,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在一些领域推行终身责任制,避免一放就乱;利用信用信息监管平台,创新市场主体分类监管模式;在大部制的基础上,整合行政区力量,建立综合执法队伍,避免多头执法和监管真空。  以资本为纽带,与行政区建立利益共同体,实现最小摩擦最大力矩,形成高效管理开发的“两江模式”

 

       两江新区在构建高效管理开发模式上,积极创新,充分调动政府与市场的积极性。

       第一,构建“1+3”管理体制,以资本为纽带,与行政区形成利益共同体,建立“政府+市场”的开发模式,实现快速有效开发。两江新区采取“1+3”管理体制,即在两江新区开发建设领导小组领导下,由两江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具体负责两江新区事务。在开发任务上,两江新区党工委、管委会会同江北、渝北、北碚三个行政区,实施“1+3”的开发模式,平行推进。

 

      为调动行政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成立两江开投集团,与行政区按照55:45的比例分别组建联合开发公司。园区的开发、建设、招商 由联合公司与两江集团共同完成,而涉及园区的社会事业,如征地拆迁、消防、培训等社会事务,则由行政区执行。

 

      这种模式实现了各投资主体的共赢。一方面,三区通过两江新区平台获得更多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通过两江集团负债,实现滚动投入,通过土地出让收益和未来税收,实现投融资平衡。在征地拆迁上,一举化解了三区有地无钱,两江集团有钱无地的难题。另外一方面,在税收分配上,新区将市级税收返还部分全额用于三个园区的开发建设,区级税收返还部分的50%用于三个园区的开发建设,余下50%用于三个园区的社会事务管理。无论是招商引资,还是产值、税收等指标,在统计上报时均反映为三区政府成绩。从而调动了各方积极性,有效避免了无序竞争,减少了行政资源浪费,保证了产业布局整体性和高水平。

 

       第二,开展土地征转分离、低丘缓坡改革,解决用地难题。针对规划滞后可能给新区带来征地拆迁方面的影响,两江新区开展土地“征转分离”改革试点,先行办理土地征收手续,进行前期土地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再根据建设项目需要适时办理农用地转用手续。依靠这种模式,新区五年完成了90%土地的征用。同时,推动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通过建设上山上坡,有效拓展了建设发展空间,目前向低丘缓坡要地4600公顷,占新增规模5333公顷的86%,破解了土地供需难题

 

       第三,深化自我革命,构建服务型政府。两江新区一方面通过大部制“瘦身”来优化政府部门架构,提高办事效率。另一方面,为增强政府的服务功能,还试水“民考官”、“下考上”。在年度考核中,让园区的企业、基层部门对两江新区党工委、各部门打分,其权重与“上考下”的领导评价项目相同。

 

       另一方面,坚持放管结合,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在一些领域推行终身责任制,避免一放就乱;利用信用信息监管平台,创新市场主体分类监管模式;在大部制的基础上,整合行政区力量,建立综合执法队伍,避免多头执法和监管真空。

 

        汲取老城饱受城市病困扰、新区鬼城空城频现、征地拆迁矛盾凸显的教训,两江新区始终坚持以人为核心,建起城乡一体、产城融合、绿色低碳的新型都市新区。

 

        第一,构建城乡一体的生活体系,实现人与人的和谐。首先,在安置房上推行“一改六好”(划拨地改为出让地,地段好、户型好、质量好、配套好、环境好、物业好)。同时,打破 “一户一套”传统安置房分配模式,改按人头单独计算面积,并鼓励选择多套小户型住宅。既实现了安居梦,又增加了农转城人员的财产权益。其次,两江新区还探索出“岗位开发+培训技能+竞聘上岗”的模式,确保乐业,实现有就业意愿的农转非家庭100%就业。一方面,通过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鼓励企业提供岗位雇佣、在居民集聚区打造商圈创造经商条件等增加供给。另一方面,开展创业培训、免费技能培训、订单式就业培训、新市民素质培训,学员在培训期间还享受补助,增加就业能力。

 

       此外,两江新区通过推出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即征即保”、构建“15分钟医疗保健圈”、引进国际学校等措施,确保农转城人员在养老、医疗、教育等方面享受平等的公共服务。

 

       第二,产城融合发展,实现人与产业的和谐。两江新区在规划之初就确定了城市板块的支撑产业方向。按照“功能驱动、产城融合”的理念,规划了江北嘴金融城、悦来会展城、礼嘉商贸城、鱼复汽车城、龙兴旅游文化城、水土高新城等六大功能新城。在具体布局上,集制造园、研发园、物流园、家园、生态园等五园于一体,避免跨区域大半径的人流进出造成的交通拥堵、资源浪费等现代城市病。在促进人口与产业配套上,专门成立了两江人力资源管理有限公司,解决区内企业的用工难题和居民的就业问题。

 

       第三,生态建设与开发开放融为一体,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两江新区将生态环保理念与开发开放理念融为一体,确定了“生态型开发”模式,精心打造“一半山水一半城”。 在产业发展上,两江新区将环评管理制度与工程管理制度并为一体,严格执行先谋划后规划,先规划后建设,先工建后驻扎,先地下后地上,先环境后建筑等“六先六后”规定,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在城市布局上,两江新区摒弃水泥森林,建设会呼吸的城市。新区将超过50%的土地作为生态屏障,实施“百园计划”,打造22个城市山地公园、58个滨水公园和开放空间,以及23个专类公园。两江新区还试点建设“海绵城市”,避免遇雨即涝、逢干则“旱”。不仅如此,为了让市民欣赏到更美的水景,两江新区对沿河的建筑高度进行限制,河流两边则要根据河流宽度划出20—200米控制保护范围。

 

    在“酒香也怕巷子深”的信息时代,坚持以全球化的视野与全媒体的手段形成强大传播力,聚焦世界目光,塑造两江品牌,这是区别于其他新区的独特之处,两江新区地处西部内陆,与浦东、滨海等沿海新区相比,显著性明显不足,但两江新区仍能快速融入全球产业体系,集聚全球资源,这离不开坚持以全球化的视野与全媒体的手段形成的强大传播力的支撑。

 

       一方面,提供全球化视野的新闻分析进行战略性传播。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如何才能吸引媒体尤其是境外媒体的目光?两江新区给出的答案是“全球化视角+新闻分析”,以“1+N”的形式向媒体提供全球化背景下解读的素材,多角度、全方位展现两江新区的投资机会与发展态势。以即将开展的五周年报道为例,两江新区向媒体提供了长达50万字的《两江新区外宣资料汇编五周年专辑》,内容上既有基本区情介绍,又有横向纵向的全球化对比分析;既有综合性的通稿,又有个案具体材料;既有文字,又有多幅五年前后的对比照片。

 

      不仅对于重大节点报道如此。在日常性的报道中也坚持“全球化视角+新闻分析”的模式提供素材。五年来,两江新区坚持每日精心组织3—5个新闻通稿向境内外媒体推广,每年推送新闻1200多条(组),有媒体甚至将新区新闻宣传办称为“两江通讯社”。

 

     另一方面,善用全球化的媒体,进行全媒体覆盖。两江新区对外传播实施全媒体覆盖。一是以多种方式引导全球媒体传播两江。两江新区不仅注重与境外驻渝媒体联系,还利用驻渝领事馆、区内外企、留学生等资源引导境外媒体关注两江。同时,通过中国日报和美通社等英文传播平台进行全球化推广,平均1年两江新区的英文报道达5000篇次。二是在全媒体传播手段上,构建融PC、APP手机客户端,微信、微博等网络全媒体集群为一体的媒体融合传播平台,持续传播两江新区的投资机会与发展态势。

 

征稿启事 | 摄影活动 | 图文故事 | 免责声明 | 隐私保护 | 服务项目 | 技术合作 | 职业发展 | 理事会 | 关于我们 | 领导小组 |  项目报送备案 | 我要咨询 | 我要投诉

网站名称:一带一路门户网
主办单位:重庆一带一路经济技术合作中心
行政中心:重庆市级机关综合办公大楼26楼(渝中区人民路252号)
全国服务热线:13901152863(北京) 13308315638(重庆)
企业邮箱:edailu@163.com  464067221@qq.com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渝ICP备15000646号
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备案号: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1484号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备案号:915001123223910402
技术支持:总部城科技(重庆)有限公司
Copyrights©2014-2024 版权所有:一带一路门户网(重庆一带一路经济技术合作中心有限公司)



中央机构网站
地方人大网站
相关媒体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