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来的草原文化主题论坛都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在推进学术研究纵深发展的同时,紧密联系内蒙古的实际,通过学术研究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学术支撑和智力支持。在我国全球战略调整与创新的大背景下,紧紧围绕国家“一带一路”这一战略构想,我们把这次论坛主题确定为“草原文化与草原丝绸之路”,深入探讨历史上草原文化与草原丝绸之路之间的必然联系,科学揭示草原丝绸之路的历史作用,深刻认识和把握内蒙古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地位和应有的作为,对于提升和拓展草原文化研究、助推自治区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当前,我国“一带一路”战略深入谋划、稳步推进,并引起了相关国家、地区乃至全世界的高度关注和强烈共鸣。大家在这里共同研讨草原丝绸之路的历史与现状,共同憧憬沿线国家、地区合作共赢的美好未来,应该说恰逢其时。希望大家为内蒙古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如何发挥更大的作用、更好地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建言献策、贡献智慧。
第一,深化草原丝绸之路研究,充分发挥新型智库作用。古丝绸之路4条通道之一的草原丝绸之路,是连接古代亚欧大陆的重要通道,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曾经对东西方之间的商贸、文化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对草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历史影响。草原丝绸之路的开辟,可能要比绿洲丝绸之路的历史更加悠久,特别是对亚欧草原游牧文明的发生发展产生过巨大作用,从而也深刻影响了古代世界历史的格局和进程。我们研究草原文化,研究各民族之间、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研究不同文明之间既相互碰撞又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历史,就不能不深入研究历史上的草原丝绸之路。充分挖掘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和历史意义,深入研究和科学揭示历史上草原丝绸之路形成、发展的客观规律,研究草原丝绸之路的功能、作用和精神遗产,这不仅关系到草原文化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乃至学科建设,同时对内蒙古的经济社会建设也必将产生积极作用。
“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区位上看,“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带”位于“一带一路”的北端,是连接中国内地和俄罗斯、蒙古及欧洲腹地的重要节点。内蒙古地处我国正北方,在“一带一路”战略以及中俄蒙经济带建设中,占据特殊重要地位。内蒙古在“一带一路”战略布局中的独特优势主要在哪里?必须把握的契机和面临的挑战有哪些?亟须解决的瓶颈问题和短板又有哪些?在新形势下,内蒙古对外文化交流和文化走出去将如何谋篇布局?这些都是亟待进行深入研究、拿出切合实际、可操作性强的具体思路的课题。内蒙古有一支社会科学研究较强的队伍,经过草原文化研究工程、北部边疆历史与现状研究项目、内蒙古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工程、内蒙古民族文化建设研究工程等国家和自治区两级重大科研项目的实施,使我们这支队伍接受了检验,得到了锻炼,为与时俱进深化重大课题项目研究、建设社会主义新型智库奠定了较为坚实的人才基础。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智库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高度重视、积极探索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希望内蒙古各研究机构、高等院校、民间学术团体,都要自觉肩负起社会主义新型智库的重任,依托国家提供的良好平台展示智慧与才华,共同助力内蒙古的发展。
第二,紧紧围绕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战略目标,充分发挥内蒙古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近年来,自治区党委着眼于在我国西部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提出打造祖国北部边疆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边疆安宁、生态文明、各族人民幸福生活“六道亮丽风景线”的战略目标,着力建设清洁能源输出、现代煤化工生产、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和现代装备制造等新型产业、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和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等“五大基地”,巩固和发展生态安全和安全稳定“两大屏障”,加快建设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和充满活力的沿边经济带,这些进一步明确了推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崭新战略布局。内蒙古横跨“三北”,内与8省区相邻,外与俄罗斯、蒙古国接壤,边境线4200公里。独特的区位优势,决定了内蒙古在国家对外开放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当前,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等战略的实施,为内蒙古加快推进“向北开放”提供了广阔舞台,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特别是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和充满活力的沿边经济带,是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构建我国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巩固提升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和中蒙战略伙伴关系,有利于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开创民族团结进步、边疆和谐繁荣的发展新局面。
积极参与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和充满活力的沿边经济带,必须把向北开放作为核心环节,坚持统筹开发开放,以开放促开发,已开发促开放,强化开发开放的整体效应;必须坚持贸易、投资、生态、科技、文化交流合作并重,加强基础设施以及产业衔接的合作,不断扩大经贸合作规模,逐步提高合作层次;必须根据发展基础、发展条件和资源环境承载力,坚持以点带线、以线串点,积极构建口岸、城镇互为支撑、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区域间互动融合、功能完备的新格局;必须主动建立适应国际化、市场化要求的体制机制,培育更加适应开放型经济要求的良好环境,打破市场壁垒,完善市场秩序,培育自由、便利、透明的投资环境,为实现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合作提供有力保障。
加快建设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和充满活力的沿边经济带,构建内蒙古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打造祖国北部边疆亮丽风景线,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是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内蒙古篇章的重要一环。祖国北部边疆的沿边经济带及其境外延伸区域、辐射区域并不仅限于俄蒙两国,而是覆盖整个北亚、中亚乃至欧洲大陆,与古草原丝绸之路、茶马古道,走向基本一致,区域基本重合,对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全面实施,对构建和谐包容、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都有着重大意义。我们要紧跟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勇于面对新的挑战、找准问题和短板,以创新思维面对困难和问题,拿出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应对举措,促进我区对外开放规划蓝图的加速实现。
第三,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加快文化走出去步伐,着力提升内蒙古对外文化影响力。“一带一路”建设所遵循的不同文明之间求同存异、包容互鉴,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等理念,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观、价值观。“一带一路”建设,不仅仅是寻求经贸合作,更需要建立情感与文化的沟通和交流,用文化链接中国与世界,这既是中国承担起文化大国的责任,也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为我国营造良好外部环境的需要。所以,在“一带一路”推进过程中,不仅要开展好传统公共外交,同时更应该高度重视人文交流,只有通过加强交流对话广织人脉网络,通过包容互鉴增加彼此友谊,通过共同进步实现互利共赢,“一带一路”才能够逐步积累信心、积聚信任,走上一条和平发展的光明大道。
当前,由于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和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内部需要,推动文化“走出去”已成为建设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抓好的重大战略任务。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其中就包含着如何推进草原文化走出去,如何加强内蒙古的对外文化交流和提高内蒙古文化软实力的问题。内蒙古作为草原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和承载地,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富集,必须从国家文化安全和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推动内蒙古民族文化、草原文化走出去的重大意义,结合“一带一路”、沿边经济带建设的实践,以国际视野、未来眼光运筹帷幄、谋篇布局,发挥地缘优势,广泛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工作,充分展示内蒙古独特的文化魅力。
近年来,内蒙古大力开展多渠道、多层次、丰富多彩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显著提升了内蒙古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为更多的国家和地区走近内蒙古、了解内蒙古、投资内蒙古,开路架桥,积攒了人气,也使草原文化成为一张闪亮的名片,让内蒙古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现在,我区对外文化交流政策体系基本健全,文化对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显著增强;“走出去”与“请进来”双向文化交流格局基本形成,文化交流的内容逐渐丰富、形式日趋多样;一批特色文化品牌逐渐成型,集中展示了民族文化魅力;特别是立足区位优势,对俄蒙的文化交流日益扩大,正在成为我国对外人文交流与合作的新增长点;对外学术交流活跃,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话语权明显增强;民间文化交流不断扩大,拓展了对外文化交流的深度和广度。应该说,内蒙古对外文化交流的亮点不少,新格局正在形成。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内蒙古对外文化交流和文化走出去战略实施当中还存在一些差距,因此,在今后工作中一定要强化工作举措,加强国际传播力建设,讲好内蒙古故事,扩大草原文化影响力,在国际交往中充分发挥文化所具有的独特作用。
深化草原文化研究,推动草原文化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是时代赋予每个草原文化研究者重大而神圣的使命。希望广大专家学者通过深入研讨和学术争鸣,不断提高草原文化研究的学术水平,为推动草原文化走出去、加强“一带一路”建设、打造祖国北疆文化繁荣风景线、守好各民族美好精神家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