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开启了欧洲之行,这已是其就任总理以来,第六次出访欧洲。中国高层对欧洲的频繁出访,为进一步深化中欧关系再添“强动力”,李克强此行,更令人中欧、中比和中法合作期待更多。
又是欧洲!
6月2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开启了其访欧之行。算上此次出访,这已是李克强就任三年以来第六次访问欧洲。而从国别来看,今年5月在出访拉美四国时,李克强还过境访问爱尔兰,加上此行的比利时和法国,李克强到访的欧洲国家数量已经超过其出访国总数的一半。为何李克强会对欧洲如此“钟情”?
经济只是其一
中欧碰面,经济必是“重头戏”。
据中国海关统计,2014年中国与欧盟之间的贸易额为3.78万亿元人民币,占同期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的14.3%,欧盟仍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同时,据欧盟方面的统计,2014年中国与欧盟贸易占欧盟贸易总额的14%,比同期欧美贸易所占比重仅低一个百分点,而从去年开始,中国在欧洲的投资已经超过了欧洲在中国的投资额。
在中欧双方合作大环境如此和谐的背景下,商务部国际经济贸易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认为,包括中欧投资协定谈判、欧盟执行有关世界贸易组织规定的相关义务、管控贸易摩擦等问题都会涉及到,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汽车工业、航空工业、金融产业、绿色有机农业、医药健康产业、旅游业等传统领域的合作也会得到进一步加强。
然而,“传统”之外还有新内容。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研究实习员周谭豪强调,在得到众多欧洲国家支持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签署同一时间访问欧洲,预示着中欧经贸合作更深度的对接。
比如白明和周谭豪都看好的“一带一路”战略和欧洲的“容克计划”。
周谭豪指出,欧洲正处在债务危机恢复期,未来增长急需资金和项目的“续力”,所以提出“容克计划”吸引投资;中国则处于结构转型,加强对外投资的阶段,需要先进的技术和优质的国际合作伙伴,所以提出以“一带一路”为核心的对外开放战略,两者互相需要。
白明表示,“容克计划”中明确指出,希望吸引养老基金、保险公司和其他主要投资者自主欧洲跨境基础设施等项目,其中的关键词“跨境”和“基础设施”,正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不谋而合。
战略契合更重要
不过,现阶段的中欧合作,始于经济,却不能止于经济来理解。周谭豪就强调,无论是“一带一路”还是“容克计划”,都应该放在国际战略的大舞台上进行考量。
2014年4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欧洲,其就中欧合作公开发表的文章中,曾用“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来形容双方合作。周谭豪解读称,这是对中欧关系及未来中欧合作定下了基调—经济领域只是中欧合作的抓手,长远而言,两方谋求的其实是战略上的全方位合作。
周谭豪以法国、德国、意大利等18个欧洲国家纷纷加入亚投行的行为举例称,一方面欧洲国家加入亚投行,的确有参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经济需要;另一方面,则不能忽视欧洲在国际格局中支持中国主导的多边合作机制的战略考量。
周谭豪进一步解释称,当前国际格局中,美国、欧洲、俄罗斯、中国四股力量正成为主导,其中美国“执迷于”缔结跨太平洋(601099,股吧)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另起炉灶”,俄罗斯则受困于乌克兰问题难以兼顾,唯剩欧洲、中国这“两大力量”,拥有着世界最重要和世界最大的“两个市场”。
可喜的是,周谭豪强调,这“两大力量”恰好在世界外交中相互需求,无论是出于均衡外交还是政治安全的考量;同时这“两大市场”的结构客观互补,不存在同质竞争的问题,因此中欧基于各自市场,在此基础上推动文化等合作,以求实现中欧全方位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