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领导人当然希望中国的全球地位获得国际承认。但他们也希望中国跻身高收入国家的过程可以通过有利于邻邦和世界的方式实现,并获得邻邦和世界的承认。中国增长和发展战略的新的外部重点似乎是为了让这一愿景变得现实。
在过去35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决策者的焦点一直集中在国内经济上,改革也是为了让市场提供效率和准确的价格信号。尽管他们必须日益认识到中国对全球经济影响越来越大,但他们并没有确保中国邻国从中国经济转型中获益的战略。
但如今中国有了这一战略,或者正在快速制定这一战略。此外,这一战略远远超出了亚洲,也包括了东欧和非洲东海岸。
中国战略的一大关键要素是最新成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在某种程度上,去年由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共同建立的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也可以算上。这两家银行显然是西方主导的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替代者——或竞争对手。
对这一新战略来说,同样重要的是两条当代丝绸之路:经过中亚抵达黑海的陆路和穿越南海、途经马六甲海峡、渡过印度洋抵达东非,然后经过红海进入东地中海的“海上丝绸之路”。
经济学家有时把全球经济描述成一个大集市。但并非如此。全球经济是一张网,其联系通过扩大商品、服务、人力、资本以及极其重要的信息流构建。中国的目标是制造这些联系,并且它拥有足够的资产让它作为全球增长和发展的催化剂。
最显而易见的资产是中国规模巨大、蒸蒸日上的国内市场,其他经济体可以通过贸易和投资进入这一市场。中国将为处于经济发展更早期阶段的国家提供出口市场(和就业),在此过程中跻身发达国家行列。此外,由于中国所构建的投资能力远远超过其国内经济目前的吸收能力,因此必须寻找海外机会——不论是公共还是私人机会,特别是中国公司将日益渴望建立国际品牌。
在亚投行和新开发银行的参与下,中国已经有了跨国发展战略。尽管存在质疑者,但对亚投行的普遍支持表明收益大于风险,并且中国的措施有助于构建一个向所有人开放的网络。毕竟,随之而来的贸易和投资不可能都流经中国。
与此同时,中国与30多家外国央行签订了互换协议(其中第一家央行是2008年9月的韩国央行),利用其外汇储备帮助邻国和其他国家抵御国际资本流的波动。这与当局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方向一致。人民币正在迅速扩大其在贸易结算中的作用。用贸易伙伴国的货币结算交易而不通过(比如)美元作为中介可以大大提高效率。
当然,货币国际化有许多条件,包括庞大的高流动性国内金融市场和建立信任和信心。这需要时间,但中国已经向IMF申请将人民币纳入决定其账户单位——特别提款权(SDR)价值的货币篮子中。这一点2015年底或能见分晓。
加入美元、英镑、欧元和日元的行列成为SDR俱乐部的一员具有象征性重要意义。更重要的是,就像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需要其做出重大改革一样,满足加入SDR的条件意味着中国必须加快走向资本账户完全自由化,从而实现人民币的完全可兑换。
中国决策者的眼光十分长远。毫无疑问,他们的战略在未来几年中将面临阻碍。问题在于是否值得从现在开始追求这一战略?
答案几乎斩钉截铁:是的。比如,陆上“丝绸之路”将减少中国对海路的依赖,因为海路容易遭到阻碍和干扰,特别是在马六甲海峡。从更大范围来说,中国的投资将缓解丝绸之路上的经济体因为发达经济体增长放缓和投资不足导致的困难。最终,该地区有活力的增长经济体也将给中国的经济和地位带来好处。
许多人认为公共部门投资是很好(也许是最好)的使用全球经济生产性资源、提高效率和增长潜力的办法。但这需要跨国努力。中国领导人当然希望中国的全球地位获得国际承认。但他们也希望中国跻身高收入国家的过程可以通过有利于邻邦和世界的方式实现,并获得邻邦和世界的承认。中国增长和发展战略的新的外部重点似乎是为了让这一愿景变得现实。
(本文作者介绍: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研究生院前任院长和现任名誉院长,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经济学教授,增长与发展委员会主席。著有《下一次趋同》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