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了“一带一路”研究成果与专题数据库发布会。基于对“一带一路”定位、内涵和目标的分析,课题组将“一带一路”界定为以运输通道为纽带、以互联互通为基础、以多元化合作机制为特征、以打造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新型区域经济合作机制。
“一带一路”将打造中国——东盟“钻石十年”
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中枢,东盟在古老的“海上陶瓷之路”(又称“海上香料之路”)上曾占据重要位置。报告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额已经超过1万亿美元,约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4。其中,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额已由2001年的400亿美元增加至2014年的480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21.1%,高于同期中国贸易总额增速约4个百分点。而中国与东盟的双向投资规模则从10年前的300多亿美元累计增加至目前的1200多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14.9%。
《“一带一路”建设与东盟地区的自由贸易区安排》中认为,未来一段时期内,在升级版中国—东盟自贸区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议(RCEP)的制度性框架下,预计中国与东盟间贸易额将扩大至2020年的1万亿美元,双向投资额将达1500亿美元。同期,随着中国经济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由外需拉动向内需驱动的转型与升级,预计中国将从世界各国进口约10万亿美元的商品,对外投资将超过5000亿美元。这意味着中国将由地区公共产品的消费者转型为地区公共产品尤其是经济类公共产品的提供者。
报告表示,这一历史性的转变或许才是中国构建“一带一路”的真正要义所在。未来10年,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构建和中国与东盟合作的进一步深化,中国与东盟的区域一体化和共同体建设将从地区战略目标转化为实现地区和平与稳定的战略手段之一。
以“一带一路”为契机,构建横贯东西、连接南北的欧亚海陆立体大通道
《“一带一路”建设与东盟地区的自由贸易区安排》指出,正如东盟成员国将“东盟经济共同体”设定为经济一体化的终极目标,并将互联互通和贸易便利化作为《东盟经济共同体蓝图》的重要支柱一样,“一带一路”的最终目标也是要与沿线国家一起打造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而互联互通和贸易投资便利化同样也是中国构建“一带一路”的最基本要求。鉴于中国与东盟地缘上的相近、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和对基础设施投资的强大需求,未来一段时期内,中国有必要以构建“一带一路”为契机,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为平台,在现有东盟互联互通、APEC互联互通、泛亚铁路网、泛亚能源网、大湄公河次区域互联互通、孟中印缅走廊、中巴经济走廊的基础上,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一起打通欧亚交通网、泛亚铁路网东南亚走廊和泛亚能源网,构建横贯东西、连接南北的欧亚海陆立体大通道。
报告建议,要以东盟互联互通促亚太互联互通,以亚太互联互通补东盟互联互通,以海陆丝绸之路‘五通’连接亚太、欧亚与东盟互联互通,做到三个互联互通合作进程相互促进、协同增效。
构建互联互通一体化模式是亚洲一体化的一条出路
《“一带一路”与亚洲一体化模式的重构》认为,从互联互通出发构建新的一体化模式应该是亚洲一体化的一条出路。
王毅在“两会”期间谈到,“一带一路”是各方共同参与的“交响乐”,而不是中方一家的“独奏曲”。报告认为,这就要求新的一体化模式能够把“一带一路”从中国的战略转化为亚洲的一体化进程,中国仍将是这一进程的重要推动者,但不再是唯一的责任承担者。
报告强调,“一带一路”战略目标的实现依靠亚洲一体化建设,而要实现亚洲一体化,则必须在“一带一路”建设进程中建构起一种适合亚洲实际的一体化模式,“一带一路”虽然是中国提出的战略,但必须得到沿线所有国家的支持和参与才能够成功。
参照美国、日本在处理东南亚、中亚问题时都有过政策差别化做得不足、不细的教训,《中美丝绸之路战略比较研究》指出,中国推进“一带一路”战略,首先还是要细化对“一带一路”对象国的设计工作,进一步明确每一个周边国家的利益诉求,确立“一国一模式”,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大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