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带一路”的内涵及重要战略意图
(一)党中央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提出“一带一路”的伟大战略构想
目前,国际国内形势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一方面: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复苏乏力,欧美发达市场需求明显减弱,许多国家经济面临着困境,我国以出口为主的外向型经济发展受到了一定制约。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几十年的高速发展,结构性矛盾和新一轮的产能过剩已形成了新的压力,同时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对正在崛起的中国耿耿于怀,不断通过对贸易结构的调整及规则的重塑,试图从多方面限制我国的发展。为主动应对全球新形势的深刻变化,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习总书记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伟大战略构想。
历史上,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同中亚、西亚、东南亚、南亚、东非、欧洲经贸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一带一路”的提出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它契合了沿线各国的共同需求,得到了沿线国家普遍的认同和支持。
(二)“一带一路”是实现“中国梦”和“民族复兴”而制定的一项伟大战略
“一带一路”是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也是世界上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带。它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着繁荣的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发达的欧洲经济体,中间分布的大多是新兴的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沿线覆盖总人口约44亿人,经济总量约29万亿美元,分别占全球的63%和29%。
“一带一路”的战略目的是合作共赢,主线是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原则是平等协商、循序渐进,最终目标是实现“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打造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三)“一带一路”在强国途径、深化合作、开放升级及人文交流等方面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一带一路”是新时期我国大周边外交的重大战略,是我国深化与周边国家多维度、多方向、多层次经济合作的战略布局,对于深化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在强国途径方面:“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近200年来首次提出以中国为主导的洲际合作世纪大战略,是我国构筑国土安全发展屏障、摆脱大国地缘政治牵制的重要途径。
在深化合作方面:“一带一路”战略是上海合作组织、欧亚经济联盟、中国—东盟(10+1)、中日韩自贸区等国际合作的整合升级,是我国发挥地缘政治优势,推进多边跨境贸易、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在开放升级方面:中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绩,但由于受地理位置、资源禀赋、发展基础等方面的影响,我国对外开放总体呈现东快西慢、海强陆弱的格局。“一带一路”的提出可以提升我国内陆地区向西开放步伐,助推内陆沿边地区由对外开放的边缘迈向前沿。
在人文交流方面:“一带一路”是在平等的文化认同框架下谈合作,是国家性的战略决策,体现的是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
2014年6月15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召开第六次会议,聚焦能源安全战略,习总书记提出推动能源消费、能源供给、能源技术和能源体制四方面”,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开放条件下的能源安全。“一带一路”的合作应当涵盖经济的多个领域,但是,从目前情况看,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油气合作基础最扎实、深化合作最现实、互补优势最明显、发展最具可操作性,油气合作可以带动商贸、科技等领域的互联互通,扩大我国与这些国家的经济融合、文明互建,为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建设奠定基础、提供支撑。因此,油气合作应当置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位置。
二、“一带一路”油气合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一带一路”油气合作面临的机遇
1. 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主要资源国建立了良好的油气合作关系。
1993年,我国告别了石油自给自足的历史,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为保证国家能源安全供应,党中央提出利用“两个资源、两个市场”的伟大战略,中国企业开始走出去,寻求和探索海外油气合作的机遇,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海外油气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截至2013年底,我国已在国外5大洲41个国家获得156个油气区块(含5个石油公司,不包括民企),这些油气合作项目主要分布在“一带一路”沿线资源国,业务领域涵盖了上中下游整个产业链条,油气权益年产量达9410万吨油当量,四大进口通道建设初具雏形。
我国对外油气合作坚持互利双赢合作理念,在公益事业、增加当地就业、带动当地经济、改善当地民生等方面树立了中国企业良好形象,积累了扩大合作的民意和人文基础,探索形成了“互利双赢为理念、政治互信为基础、政府谈判为主导、国有企业为主体、上游合作为重点、管道项目为纽带、双边合作带动多边合作”的发展思路和发展局面,与“一带一路”沿线主要资源国建立了良好的油气合作关系。
2. 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主要产油国在资源、市场、技术和资金等方面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大,前景广阔。
全球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美洲、中东-中亚-俄罗斯两大富集区。美洲是非常规油气资源发展最快的地区,中东-中亚-俄罗斯是常规油气资源最重要的生产带。
“一带一路”沿线的中东、中亚、俄罗斯油气资源丰富,该地区共发育大型油气沉积盆地43个,石油可采储量1293亿吨,天然气可采储量137万亿立方米,分别占全球可采储量的55%和74%,油气产量分别占全球总产量的49%和39%,预计2030年该地区油气产量将占全球总产量的45%,中东、中亚、俄罗斯是我国未来油气进口的主要资源国。
全球油气市场主要集中在北美、欧洲和亚太三大消费中心。北美、欧洲是传统的油气消费中心,油气需求增长缓慢;亚太则成为增势强劲的新的消费中心,预测未来20年,全球能源需求以亚洲的非经合组织国家增长最快,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据IEA预测,2035年我国对一次能源的需求将达到美国与欧洲的总和,油气供需矛盾突出,全球油气消费增量的60%将依赖我国。
另外,我国在油气勘探开发、工程技术服务、装备制造等方面具有强大的技术优势,并拥有雄厚的外汇储备,“一带一路”沿线主要资源国大多为新兴的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结构单一,以能源、原材料出口为主,制造业和加工业相对落后,财政来源和经济增长点主要依赖油气出口,普遍需要引进新技术和扩大投资发展油气产业,中国拥有的强大技术优势和雄厚的外汇储备可为沿线国家振兴油气产业、提高油气收益提供技术支持和资金保障。
3. 地缘政治的变化为我国参与“一带一路”油气合作提供了重要机遇。
目前,世界油气地缘政治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随着美国页岩油、页岩气技术的突破,美国非常规油气得到了快速发展,大大降低了美国油气对外依存度,特别是伴随着未来美国“能源独立”的实现,美国将由油气净进口国变为净出口国,这种变化将促使长期依赖出口到美国的加拿大、南美洲和中东等国家寻找新的油气市场,现有的全球油气供需格局和贸易流向将被打破,中国将成为未来油气流向的主要目的地。
乌克兰危机后,欧洲加紧推行能源进口来源和路径多元化,美欧对俄制裁,使俄罗斯能源战略面临着多重挑战,随着近期油价持续走低,俄罗斯油气产量增速明显放缓,储量接替难度增加,开采成本不断提升,对欧洲油气出口单一渠道将被打破,迫使俄罗斯油气战略东移,能源向东将成为俄罗斯保障国内经济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这些变化为我国进口俄罗斯油气创造了良好的机遇。
(二)“一带一路”油气合作面临的挑战
1.“一带一路”沿线地缘政治复杂,多国势力渗透,多方利益博弈,多种计划交错纵横。
“一带一路”沿线的中亚、中东、北非等地区政治敏感,政局动荡,多国势力相互渗透,油气博弈竞争激烈。由于中亚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且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该地区成了大国博弈的焦点。2011年美国推出“新丝路计划”,以阿富汗为枢纽,连接南亚、中亚与西亚,实现“能源南下、商品北上”,其目的是控制中亚资源,以此来牵制中国和俄罗斯。
俄罗斯也曾多次将第一、二亚欧大陆桥称为“新丝路”,宣称将发挥决定性作用;
俄罗斯、印度和伊朗2000年发起“南北走廊”,最后衍化为14国倡议;
其他影响较大的还有日本的“丝路外交”、欧盟的“中亚新伙伴关系”、印度的“联通中亚”新战略,这些计划的提出,致使中亚地区油气供需态势呈加剧失衡趋势,油气资源竞争异常激烈。我国油气进口近70%来源于中东、非洲地区,进口石油90%依赖海上通道,海上丝绸之路的大部分地区,包括马六甲海峡,处于美国“U型包围圈”内,同时,南海地区局势复杂、冲突不断,这些为海上丝绸之路的构建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2.“一带一路”沿线部分资源国,政治生态脆弱,三股势力横行,投资环境差。
俄罗斯、中亚等国在形式上采用西方政治体制,却未被“完全西化”,保留了自身政治生活的特点,即总统拥有绝对权力,采用了“大总统、弱政府、小议会”的政治架构,使国家政治前途和命运往往系总统于一身,其政治稳定状况相对脆弱。这些国家对外合作事权高度集中,矿业政策多变,民众对外资开发本国矿产资源认同度较低,整体来说开放程度不高,投资环境较差。同时,中亚、中东、北非等地区也是“三股势力”集中的地区,这些都可能对我国与其能源的合作产生负面的影响。
三、油气进口通道和多元供应体系的构建
(一)我国油气贸易及进口通道建设现状
近年来,我国油气进口主要以中东、中亚、俄罗斯和非洲为主,另从卡塔尔、澳大利亚、马来西来、印度尼西亚等国家进口LNG。2013年,我国原油进口总量约2.9亿吨,其中从中东地区进口1.3亿吨,占进口总量的45%;从非洲进口4015万吨,从俄罗斯进口2433万吨,从哈萨克斯坦进口1070万吨。
天然气进口总量533亿立方米,管输进口以土库曼斯坦等中亚国家为主,进口量为280亿立方米,占总进口量53%;LNG进口以卡塔尔、澳大利亚和东南亚等国家为主,进口量合计253亿立方米,占总进口量47%。自2006年我国第一条陆上进口通道—中哈原油管道建成投产后,拉开了我国油气进口通道建设的序幕。随着近几年国家能源“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我国已初步构建了西北、东北、西南和海上四大油气进口通道,实现了进口油气多渠道和运输方式多元化,一定程度上破解了中国能源安全的困局。
截至2013年底,我国已建成了西北中哈原油管道、中亚天然气ABC线管道,东北中俄原油通道,西南中缅油气管道以及东部沿海油气通道,形成了陆上原油管道5800万吨/年、海上26000万吨/年的输油和接收能力;形成了陆上天然气管道670亿立方米/年、海上3360万吨/年的输气和接收能力。
(二)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1. 指导思想。以保障国家能源战略安全为首要目标,合理制定国外油气资源引进优先次序,以中亚、中东、俄罗斯、非洲等“一带一路”为重点发展区,以加拿大、澳大利亚、南美等为战略接替区。以“引进通道的多元和均衡”为原则,以“做大西北通道、做强东北通道、适度发展西南通道、扩展海上通道”为指导思想,构建安全可靠的油气运输体系。
2. 总体目标。根据有关机构的预测,未来我国原油需求峰值约为8亿吨/年,而国内原油供应量仅为2亿吨/年左右,缺口约6亿吨/年;天然气需求峰值约为6500亿立方米/年,而国内天然气供应量仅为3500亿立方米/年左右,缺口约3000亿立方米/年。
(三)四大油气进口通道构建方案
1. 西北通道(下图)。西北通道涉及中亚、西亚、俄罗斯等地区的油气资源,中国与中亚、西亚、俄罗斯具备良好的油气合作基础和外交关系,是最为理想的能源引进目标。
近期,围绕中亚和俄罗斯油气资源,以构建“西北丝稠之路经济带”为契机,继续深化与中亚、俄罗斯各国的油气合作,构建中哈原油管道复线,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中俄天然气管道西线的建设,实现从中亚进口原油4000万吨/年、进口天然气1150亿立方米/年的能力。
远期扩展与西亚国家的油气合作,打通西亚-中亚-中国的油气通道,最终实现连接中亚、西亚、俄罗斯乃至欧洲的管道运输体系,实现从中亚、西亚、俄罗斯进口原油9000万吨/年、进口天然气1500亿立方米/年的能力。
东北通道主要是从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引进油气资源。
近期,以俄罗斯远东油气管道建设为契机,围绕已签订的中俄油气贸易协议展开合作,构建漠河-大庆原油管道复线以及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实现进口原油3000万吨/年、进口天然气380亿立方米/年的能力。远期谋求东北亚地区的能源输送体系,打通俄罗斯与中国、日本、韩国的油气通道,共同构筑东北亚能源输送体系,提升该地区油气贸易和定价的话语权。
3. 西南通道是中国打通印度洋出海口的重要战略通道,将中东地区丰富的油气资源通过印度洋、从缅甸直接进入我国的西南地区,从而避开异常拥堵的马六甲海峡和政治敏感的南中国海。近期,以继续与缅甸深入开展若干海域油气合作,以维护和巩固已建中缅油气通道的安全和高效运营为目标,根据资源情况适时扩大规模。
远期考虑与南亚各国开展战略合作,共同构建西亚-南亚-中国管网运输体系,修建伊朗经巴基斯坦至印度,并将印度与孟加拉国、缅甸、中缅油气管道联通,最终实现进口原油2300万吨/年、进口天然气170亿立方米/年的能力。
4. 我国海上进口油气主要来自中东和非洲,少量来自东南亚、南美、北美和澳洲等地区,海上通道是我国目前乃至未来相当一段时期进口油气资源的重要通道。近期,海上通道应以巩固传统运输航线、确保能源安全运输为目标,适度有序布局我国东部沿海炼油、储库和LNG接收站等设施。
远期结合中国海外油气资源获取和贸易等实际情况,适时拓展太平洋航线和北冰洋航线,打通克拉运河和尼加拉瓜运河,构建和拓展“海上丝稠之路”,确保实现进口原油45000万吨/年、进口天然气950亿立方米/年的运输能力。经过20~30年的努力,最终我国要实现“横跨东西、纵贯南北、联通海外、覆盖全国、资源多元、调度灵活、安全可靠”的油气运输体系。
四、几点建议
(一)将四大油气进口通道纳入国家“一带一路”的总体发展战略
目前,国家有关部委和相关的省市正在编制“一带一路”总体发展规划和相关的专项规划,建议中国石油抓住机遇,将四大油气进口通道纳入国家“一带一路”的总体发展战略中,使之成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利用好“一带一路”专项基金和亚洲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银行,做好项目的投融资工作,降低投资风险,借助上海合作组织、欧亚经济联盟、中国—东盟(10+1)等平台,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和协调作用,为构建四大油气进口通道创造条件。
(二)积极实施常规与非常规、陆上与海上、中浅层与深层三个并重战略
在做好国外油气资源引进的同时,建议中国石油加大国内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力度,夯实“立足国内油气资源”的战略基础,提高国内自给能力,在国内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方面,建议积极实施常规与非常规、陆上与海上、中浅层与深层三个并重战略,力争在非常规、海上和深层油气开发方面有实质性的突破。
(三)增加俄罗斯或中亚油气运营中心
油气贸易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供应的基础,未来俄罗斯和中亚将是中国石油进口油气的重点地区,建议中国石油高度重视油气贸易工作,在现有全球三大运营中心的基础上增加俄罗斯或中亚油气运营中心,确保该地区油气资源的顺利引进。
(四)积极推动由国家层面牵头,构建双边和多边综合协调运行机制
伴随陆上跨国油气管道的建设,未来将有大量的油气管道途经多个国家和多个地区,管道运营也将由多家公司共同管理,为确保跨境油气管道安全、平稳、高效运行,主动应对调度、应急、防恐等突发事件,建议中国石油借助国家“一带一路”的实施,积极推动由国家层面牵头,构建双边和多边综合协调运行机制,确保进口油气资源安全稳定供应。
(作者韩景宽,中国石油规划总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