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年春来早,捷报飞传到。1月29日,来自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以下简称郑州航空实验区)生产总值411亿元,同比增长18%,固定资产投资400亿元,增长91.8%;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379亿美元,约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55%。一个航空实验区,外贸出口总额占据全省进出口投资的一半以上,让人们看到了航空实验区的强大实力。“突飞猛进”,省领导用这个饱含赞美的词语描述着航空实验区的成长。“(郑州航空实验区)初步建成全球重要的智能终端生产基地,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初具雏形,成为全省重要的开放平台。”市场这样定位这一区域的成长。
不惟郑州航空实验区,郑州另一对外开放平台也飞驰而来。
郑州国际陆港建设2014年,同样满载丰收的喜悦驶向2015年。来自权威部门的消息称,2014年,郑欧国际货运班列已累计开行100班,货运量、满载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速均位列中欧班列第一位。2014年,一条空中走廊,一个陆路洲际平台,两大国际平台的新成长给内陆省份河南带来了开放的新场景、新未来与新希望。
发挥着国内陆路交通枢纽优势的河南,并没有止于过往取得的产业成长,而是向着更广的空域、更宽的洲际空间拓展着新的区位优势。这给了河南更为宏阔的成长空间。
成绩诉说着过去的辉煌,新的建设更代表着未来的生产力。
记者在郑州航空实验区了解到,以“大枢纽”建设为龙头,完善多式联运体系,航空实验区全力打造立体交通“大动脉”。T2航站楼绽放芳容,飞行区第二跑道雏形已现;港区西北部,连接郑州机场与高铁东站的城际铁路、郑州地铁2号线、机场高速改扩建工程、京港澳高速至机西高速连接线等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
在产业领域,郑州航空实验区对外开放的政策红利正在释放。
据介绍,实验区已复制推广上海自贸区8项检验检疫创新制度、9项海关监管创新制度;郑州机场签证处、实验区智能终端出口退税资金池已投入使用;河南进口肉类指定口岸和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口岸已开工建设;加之即将投用的电子口岸服务中心,航空实验区正在成为令人瞩目的内陆开放高地,联通中原与世界的桥梁。
对外开放新势力
不管是郑州航空实验区,还是郑州国际陆港建设,都是河南新一轮对外开放新的“实验田”,2014年结出的累累硕果,让人们看到了河南在对外开放的格局和境界进一步提升。“寻求在全球经济平台中定位河南,在区域优势的重新定位中寻找河南,这种新的对外开放战略,必将加快河南融入对外开放的新格局之中。”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所长冯德显分析说。
事实上,河南省在对外开放新战略中,提出了“建设大枢纽、发展大物流、培育大产业、塑造大都市”的新目标。而这一战略目标实施,只有河南自身的发力仍然不够,必须融入国家战略中。河南正处于国家新的战略区域内,这给了河南对外开放新的机遇期。“河南要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乘势而上,加快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春节期间,河南省主要领导视察郑州航空实验区时明确表态。
基于两大国际开放平台,河南提出了融入“一带一路”的新思路:把实验区建设作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一部分,实施“东联西进”,借势发展。通过建设无水港,发展铁海联运、公铁联运,推动陆海相通,实现向东与海上丝绸之路连接;通过提升郑欧班列运营水平,形成向西与丝绸之路经济带融合。
“未来,郑州航空实验区与国际陆港的建设,将成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重要门户。其必将以提升航空港开放门户功能,推进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发展和陆空口岸建设为主体,提升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层次,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冯德显分析。
眼下,记者了解到,T2航站楼主体工程完工,综合交通换乘中心、飞行区场道、货运站及其他相关配套工程等如期完成年度计划任务,再次创造了“河南速度”。人们有理由相信,在“一带一路”的牵引之下,河南对外开放的步幅与节奏,2015年必将提升到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