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给中国粮食贸易带来“走出去”机遇 新闻中心 一带一路门户网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会议预告

“一带一路”给中国粮食贸易带来“走出去”机遇
一带一路 www.edailu.cn 2015-08-12 来源:一带一路·重庆经济合作中心    点击:3134次


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粮食进口首次突破1亿吨大关。来自海关总署的最新数据表明,今年上半年,我国累计进口包括小麦、玉米、大麦在内的谷物及谷物粉1629万吨,同比增长超过60%。这么看来,我国粮食正呈现生产量、进口量、库存量“三量齐增”的反常现象。与此同时,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我国粮食贸易将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一带一路的实施能否改变我国当前粮油贸易逆差的情况?一带一路下我国粮油出口面临什么样的转型和改变?

稻谷是我国的第二大粮食作物,在2011年稻谷产量突破2亿吨后,2014年达到历史最高产量20643万吨。然而,在2014年稻谷进口量达到253.8万吨,同比增长14.2%。

一亩田市场分析师:大米进口主要来自越南、泰国、巴基斯坦三个国家,其中越南占了50%以上。出口方面,大米出口量在39.8万吨,主要出口的目的地是韩国、朝鲜和日本,其中韩国占到了近60%的份额。

近年来,和数额巨大的进口相比,我国大米出口量少之又少,而在2011年以前,我国一直是大米的净出口国,随后我国大米出口逐年下降,到2012年,我国大米出口量已经下跌至27.9万吨,只占世界大米贸易量的0.7%。中国农科院博士生导师周新安介绍,随着大米出口量的减少,我国粮油贸易总体也出现了逆差。

周新安:现在每年(粮油)进口大概都是7000多万吨,油大概几百万吨,菜籽油也是几百万吨,粮食进口2000多万吨。出口量都很少。

当前,我国粮食一边保持着高产出、库容紧张,同时还大量进口国外的粮食,生产量、进口量、库存量“三量齐增”,再加上种粮成本越来越高,让国内粮食市场一脚踩在地板上,一手撑在天花板上。长此以往,必将面临农民收入减少、种粮意愿降低、粮食减产等一系列负面影响。

如何破解“三两齐增”的难题,在中国农科院博士生导师周新安眼里,当前在一带一路的规划下,中国粮食有了走出去的机遇,但也要面对国外农产品走进国内的挑战。

周新安:不好的影响对国内压力更大,国内生产,像我们自己产量也不够所以也需要补充,这是个双刃剑。国际上多了,国内价格就上不来,农民收入就没保证。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国际贸易系教授武拉平认为,从出口粮油产品本身来说,我国并不具备优势,但对于一些中国特色产品来说或许是一次机遇。

武拉平:我们国家的粮油这一块和国际相比没有优势。我们不管是从价格,还是从我们质量方面,我们不会比较大规模的出口粮油。也不是说我们就不出口粮油了,对一些中国特色的一些特殊的粮食品种,包括一些小杂粮、油料作物当然也会有很好的帮助。

出口的不再只是粮油产品本身,因为相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我国具备输出资金、技术、人才的能力。国内专家认为,在“一带一路”刺激之下,今年将成为中国农业对外投资的元年,包括种植业、养殖业、以及种子领域的合作。

位于陕西的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在对外交流合作方面已经有了自己的探索。

示范区外事办公室副主任马静:对发展中国家,每年承担的对外农业援助项目大概有10多个,截止目前我们培训的国家有98、99个,学员上千,培训项目47个。内容包括旱作农业技术,节水灌溉技术,发展中国家最需求的技术。

目前,中国农业“走出去”战略实施加快,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沿线60多个国家丰富的农业资源,为中国农业“走出去”带来极大的市场,分析师薄洋认为,与此同时,由于贸易来源会更广,可能会减少国库库容和国家财政负担。

薄洋:或催生7500亿元农业海外投资市场,包括种植业、养殖业、以及种子领域的合作。对外农业投资作为我国农业“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正呈现出稳重有进,良性增长的发展态势。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布局的推进,能够促进我国农业与世界农业的融合,实现与沿线国家的深度贸易合作,对维护我国的粮食安全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那么在我国农业面临走出去的情形下,中国农科院博士生导师周新安认为,粗放型生产依靠国际,高精尖的依靠国内,这将是最大的转变。

周新安:可能对我们的小农生产触及更大,原来以生产大作农产品为主的现在逐渐转为生产以附加值生产的为主了,规模经营可能要更多一些,小农经济可能不行。家庭农场规模会适当扩大。一带一路会加速我们国家统一发展的。

(一带一路门户网,周诗杰,编辑整理)

 

 


征稿启事 | 摄影活动 | 图文故事 | 免责声明 | 隐私保护 | 服务项目 | 技术合作 | 职业发展 | 理事会 | 关于我们 | 领导小组 |  项目报送备案 | 我要咨询 | 我要投诉

网站名称:一带一路门户网
主办单位:重庆一带一路经济技术合作中心
行政中心:重庆市级机关综合办公大楼26楼(渝中区人民路252号)
全国服务热线:13901152863(北京) 13308315638(重庆)
企业邮箱:edailu@163.com  464067221@qq.com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渝ICP备15000646号
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备案号: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1484号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备案号:915001123223910402
技术支持:总部城科技(重庆)有限公司
Copyrights©2014-2024 版权所有:一带一路门户网(重庆一带一路经济技术合作中心有限公司)



中央机构网站
地方人大网站
相关媒体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