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带一路’文化传播来说,‘卖文化’比‘送文化’更有效。”在26日举办的2016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成都峰会上,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告诉记者。
陈少峰指出,当前,“一带一路”文化传播方式仍然是以交流为主,但只有找到各国人民共同需求点,把无形的文化落实在有市场需求的文创产品或产业中,才能真正让中国文化走出去。
清华大学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鸿也对此持相似观点:“古代欧洲人是通过茶和丝绸了解中国文化的。可以说,不论是过去的‘丝绸之路’还是如今的‘一带一路’都首先是一条物流通道,其次才是附着在产品上的文化传输通道。”
怎样的文创产品才能在“一带一路”文化传播中取得优势?陈少峰认为,“一带一路”国家语言、宗教、文化都具有较大差异,因此可以选择一些偏重视觉性、体验性的文创产品作为突破口,同时还要强调互惠原则,实现产业轮转落地。
“比如说,我们可以联合‘一带一路’沿线多个国家不同城市,举办‘百家名寺文化体验’、‘百城摄影展’等,每个城市主办者只需负担在当地举办活动的成本,却能在每个城市的相关活动中得到宣传和展示。”说起自己的设想,陈少峰显得胸有成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东方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所副所长黄斌表示:“现在,很多文化传播从业者的思维仍然停留在将‘主流文化’传输给‘主流人群’的思路上。但互联网时代要求的是创意者把宏大主题分解成多元化碎片化的元素,再由不同的互联网社群用户自行再加工。”
“创意者应该学会将想要传播的价值观隐藏在各国都能接受的观点后,甚至隐藏在大家都关心的爆点后。”黄斌说。
“一带一路”文化传播的主体应该是谁?陈少峰认为,相比于内部惯性过大、体制机制约束较多的国企,民营企业应该作为“一带一路”文化传播的先行者。黄斌则表示,文化类国企或其他大型企业通过资本运作、并购的方式进入他国文化市场,是目前最便捷的方法。
相关新闻:
2016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成都峰会召开
文化产业是城市发展水平迈向高端的重要标志,通过设计提升、数字化变革、文化内涵植入与创意转化,文化产业在与旅游、科技、金融、农业等领域融合发展,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了强大动力。昨日,2016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成都峰会在成都环球中心开幕。本次峰会以“新经济:文创城市与创新驱动”为主题,云集了全国文化产业大咖。峰会现场,嘉宾们展开脑力激荡,为成都文化产业发展出谋划策。此次峰会对成都加快建设西部文创中心和世界文化名城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此次峰会由北京大学主办,成都创意设计周组委会、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承办。峰会系列活动包含一个主论坛和三个主题论坛。主论坛围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等经济增长原动力,展开讨论“文创城市与创新驱动”这一议题。三个主题论坛分别以“互娱经济下的文创产业”“工业设计与创新思维”“IP投资与创新创业”为主要议题平行推进。各界专家学者共聚一堂,以多元化的视角,探讨新经济与文创城市的互动关系,前瞻性地辨析和解读社会创新实践,探讨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与新理念,分享创意经济的新思路与新成果,寻找最具生命力和价值前景的产业基因。
峰会上,嘉宾们的精彩分享和各界朋友的交流碰撞,激发出富有创造性的火花,发掘出新颖独特的视角,形成更开放多元的工作思路。商务部中国电子商务委员会执行秘书长、场景实验室创始人吴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东方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所副所长黄斌,《大圣归来》出品人路伟,FIIL品牌创始人兼CEO彭锦洲等围绕新经济下的产业模式、造物新方式,展开从理论到实践的探索。上海言几又品牌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但捷,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唐金楠等围绕创意设计与城市更新进行分享。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研究员、未来领袖文化创意大赛执行秘书长邓丽丽,成都市青年创业联合会会长张桂铭等围绕当前热门的IP投资与现场嘉宾互动交流。
据了解,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作为文化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相关部门指导和支持下的顶级文化产业论坛,始终致力于在学术与现实的交融中推动文化的繁荣与文化产业的振兴,自2003年创办至今已举办十三届,2014年起以峰会形式纳入成都创意设计周框架,已成为成都与世界对话城市发展与文化创新的重要平台,为推动成都文化创新、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以及进一步提升城市竞争力发挥了重要作用。(汪嘉荟 记者 王嘉 实习记者 李雪艳)
专访联合国贸易发展署创意经济部主任Carolina Quintana
成都文创发展历程 有望写入联合国文创发展报告
此次峰会上,成都在文化创意领域所取得的不俗成绩,赢得了中外专家肯定。在接受采访时,联合国贸易发展署创意经济部主任Carolina Quintana透露,接下来,她将进一步考察成都的文创环境与实力,争取将成都的文创发展历程作为一个特别案例,纳入联合国文创发展报告中。
在峰会举行前,Carolina Quintana饶有兴致地参观了成都创意设计周会场,她评价说,此次创意设计周上,参展作品的水平都很高,她对独具特色的成都文化创意产品格外关注。创意设计周为文化创意的发展搭建了一个高端平台,让有设计能力、设计前景的公司和人员加入进来,促进了整个地区文化创意水平的提高。“成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文化,在这样丰厚的文化资源之上,我相信成都的创意设计会大有作为。”Carolina Quintana透露,将成都的文创发展历程作为一个案例写入联合国文创发展报告,是一个很好的方向。下一步,她还将进一步考察成都的文创领域,找到一个切入点,来研究成都文创的发展。
Carolina Quintana表示,独特的城市文化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资源,成都应该充分利用好这样的资源,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Carolina Quintana还建议说,成都应该在互联网领域与其他城市展开更多合作。近年来,成都的高科技产业和企业在快速发展,因此,成都还可以借助高科技来推动文化发展。(汪嘉荟 记者 王嘉 实习记者 李雪艳)
专访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向勇
立足国家中心城市定位 用国际视野解构创意价值链
“我认为,文化产业可以分为传统文化产业、新兴文化产业和现代文化产业。成都在传统文化产业方面优势明显,新兴文化产业领域发展迅速,现代文化产业方面潜力巨大。”谈及成都文化产业的发展实力,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向勇教授评价道,成都的传统文化产业凭借其特有的历史资源禀赋,在文化旅游、节庆会展、工艺美术等方面实力不凡。此外,成都的新兴文化产业也展示出新优势,比如成都在创意设计、动漫游戏等方面,都取得了不俗成绩。向勇说:“成都的产业文化发展应该站在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上,用国际视野去解构创意价值链。”他说,成都高校云集,包括世界500强在内的优秀企业众多。在创作制作落地方面,成都可以注重实现创意的“一源多用”,一个内容来源,把它从连接小微主体到小型企业,再到大型文化企业,甚至到传统企业,是一个产业链的带动,这样从文化资源就实现“一源多用”的复合发展。
向勇还特别强调说,成都是一个特别注重生活品位的城市,因此,成都可以把文化创意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来营造,让文化创意融入生活。从街区巷弄到郊区,通过公共艺术环境营造,让大家沉浸在一个充满文化创意的氛围中。不管是本地人,还是外地游客,都能置身在一个活的文化创意生态中,感受文化性,培养一种文化自觉。“这样一种自下而上的文化内涵和文化需求,将让这座城市显得更有活力,更有朝气。”(汪嘉荟 记者 王嘉 实习记者 李雪艳)
2016金熊猫文创设计奖昨晚揭晓
12件优秀作品将角逐2017iF设计大奖
昨晚,2016金熊猫文创设计奖年度获奖作品颁奖盛典在金沙剧场举行,备受瞩目的“金熊猫文创设计奖”正式出炉,最终评选出5个金奖、11个银奖、33个优秀奖以及5个特别奖,并推送12件“金熊猫文创设计奖”的优秀参赛作品参与2017年iF设计大赛,代表成都角逐国际顶尖的2017iF设计大奖。
2016成都创意设计周组委会提炼出“熊猫”这一得到国际广泛认可的中国符号,将“创意成都奖”更名为“金熊猫文创设计奖”。为使“金熊猫文创设计奖”真正与国际接轨,成都创意设计周牵手“德国iF设计奖”,力邀iF奖评委担任“金熊猫文创设计奖”主评委,并为“金熊猫文创设计奖”作指导。11月1日至11月2日,评委专家们秉着严谨的评选态度和专业的职业素养,对入围终评的200多件优秀作品进行最终评审。(汪嘉荟 记者 王嘉 实习记者 李雪艳)
本土两件设计作品捧走“金熊猫”
在“金熊猫文创设计奖”颁奖典礼上,成都本土的两件设计作品获得“金熊猫”。
成都威能士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猎蚊者系列设计》,凭借其完美结合的造型与功能,获得商用及日常用品类金奖。获奖后,公司代表高兴地说:“国外也有类似的杀蚊产品,但会产生二氧化碳,而我们利用新材料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个奖项就是对我们的认可。”
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装饰所的作品《印象网咖》,将城市特色与建筑环保有机结合,获得了室内设计类金奖,这是他们在这个平台上第二次获奖。该所代表表示:“成都不仅有适合创业的土壤,还有让文创产品走向国际的平台,我们希望能够在这里实现创业梦想。”(记者 王嘉 实习记者 李雪艳)
“金熊猫文创设计奖”获专家推荐
有望获“2017中国最美符号”
昨晚举行的“2016金熊猫文创设计奖”颁奖典礼传来一个好消息——国家文化市场调查中心副主任张克宣布,“金熊猫文创设计奖”是中国文化的创新设计,符合最美中国符号网“最美中国符号”的定位,得到专家推荐,有望被评为“2017年最美中国符号”。(记者 王嘉 实习记者 李雪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