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发布《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16):“一带一路”战略与贸易发展新动能的培育》(以下简称《报告》)。
“我们采用了贸易结合度、贸易竞争和互补指数以及产业内贸易指数等方法,来研究中国跟‘一带一路’沿线62个国家的贸易和产业合作的现状,以及可能拓展的空间、方向和潜力。”《报告》主编、中国社科院工经所研究员张其仔介绍。因为数据原因,《报告》只涉及沿线62个国家。
张其仔指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成长和前景看好,但是贸易结合度总体来说还不是特别强,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联系,不是在现在的基础上分蛋糕,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市场份额中,增大中国的市场份额,而主要是通过做加法的办法,把蛋糕做大。
最大的第三方挑战来自日本
《报告》提出,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过程中,中国有很大的开展第三方合作、推动第三方合作共赢的空间,但面临一些挑战。
“在我们的概念当中,加强跟第三方的合作,一方面取决于理念,另一方面也取决于第三方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业、贸易和互补关系。”张其仔分析。
为此,《报告》重点分析了中国与美国、欧盟15国和日本就“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合作的机遇和可能面临的挑战,并得出了两个基本结论。
第一,美国、欧盟和日本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结合度来讲,日本是相对比较高的,美国、欧盟相对日本比较低,中国近几年有改善的趋势。
第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跟美国、欧盟和日本产业互补性主要体现在中高端上,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跟日本高端产业的互补性相对来说是比较强的。中国现在在中端上,有上升的势头。
张其仔指出,中国通过跟美国、欧盟、日本的合作,来共同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业升级和高端产业的发展有很大潜力,但是合作面临着一些挑战,其中最大的挑战应该是来自日本。
“日本在全球产业分工和布局中有个雁行理论。雁行理论的实质是,日本是雁的头,其他国家都是尾。这个理念是建立在等级式的产业分工的基础之上,与我们现在讲究共同发展、共赢,把蛋糕做好的同时把蛋糕分好的理念有所冲突。”张其仔分析。
张其仔提出,在实施和推进“一带一路”战线的建设当中,中日两国本来合作的空间和潜力比较大,但是最关键的问题还需要我们在理念上有个充分的变化和相互的适应和调整。特别是日本方面,理念的变化对于中日的合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国社科院工经所原所长金碚指出,不同国家文化和理念之间的沟通和融合,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应该可以克服。
高端产业互补性有待提高
《报告》计算了进口侧与出口侧的贸易结合度指数。所谓贸易结合度指数(Trade Intensity Index,TII)指一国对某贸易伙伴国的出口占该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与该贸易伙伴国进口总额占世界进口总额比重的比例。
该指标数值越大,表明两国间贸易联系越紧密。“如果贸易结合度指数是大于1的话,它跟贸易结合度就比较强,相对的联系比较强。”张其仔解释。
就出口侧而言,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62国的贸易结合度基本稳定,结合度指数近年来维持在1左右。
其中,初级产品的结合度高于制成品;制成品中,中等技能与技术密集型产品结合度高于低技能与技术密集型、劳动与资源密集型、高技能与技术密集型制成品;制成品中,高技能与技术密集型制成品的贸易结合度最低。
从进口侧而言,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62国的贸易结合度较低,经过一段时期的下降后,近年来总体保持稳定,但贸易结合度指数低于1。
其中,制成品与初级产品相比,贸易结合强度略低;制成品中,劳动与资源密集型制成品高于低技能与技术密集型制成品、中等技能与技术密集型制成品和高技能与技术密集型制成品,且近几年呈现较快的增长势头;在制成品中,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62国的低技能与技术密集型制成品贸易结合度最低。
根据《报告》,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互补强度总体比较稳定。
具体来说,从出口侧来看,制成品的贸易互补性高于初级产品;制成品中,中低端制成品(包括劳动与资源密集型制成品、低技能与技术密集型制成品)高于中高端制成品(包括中等技能与技术密集型制成品、高技能与技术密集型制成品)。
基于中国进口侧计算的互补强度指数略有不同,初级产品高于制成品;制成品中,低技能与技术密集型制成品最高。
“这就给中国跟‘一带一路’国家开展合作提出了一个新的任务,就是要加强中国跟‘一带一路’沿线62个国家高端产业互补性,提升中国和62个国家高端产业的合作和发展水平。”张其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