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与莆田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一带一路”跨境电商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近日在福建省莆田市举行。本次论坛以“携手共建‘一带一路’跨境电商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就我国跨境电商国际合作现状、跨境电商在“一带一路”合作中发挥的作用以及面临的挑战等话题展开深入讨论。
跨境电商国际合作成亮点
当前,跨境电商已经成为“一带一路”经贸合作的新亮点。近年来,我国不断完善跨境电商相关法律法规,监管体系逐步健全,通关效率不断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今年8月份通过的《电子商务法》将为我国企业开展跨境电商合作提供重要的法律保障。
商务部综合司副巡视员杨涛表示,随着跨境电商不断发展和相关法律不断健全,我国也在推进跨境电商国际合作。目前,中国已经与14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电商合作文件。“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支持跨境电商发展,持续推进‘丝路电商’国际合作,争取与更多国家和地区签署电子商务合作机制,开展电子商务政策协调和规划对接,通过电子商务合作不断拓展新领域,挖掘新的增长点。”杨涛说。
商务部外贸司副司长张力表示,目前我国跨境电商贸易已经覆盖“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俄罗斯、中东、南亚、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已成为我国跨境电商发展新的增长点。通过依托中欧班列构建的跨境电商新通道,一批以“一带一路”国家为目标细分市场的垂直电子商务平台涌现出来。
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是我国发展跨境电商的另一个创新型举措,自2015年首次设立以来,已经取得了丰富的发展成果。张力表示,国务院分三批设立了35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在跨境电商交易、支付、物流、通关、退税、结汇等标准化建设和监管措施方面先行先试,通过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破解跨境电商发展中的难题,已经初步形成一套适应跨境电商发展的政策框架。在此政策助推下,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企业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建设了上百个智能仓储,成为国际物流打通最后一公里的重要节点。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顾学明认为,近年来中国跨境电商在实现爆发式增长的同时,也从以往的低品质、粗放式发展转变为注重品质、规范发展,进而推动了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消费升级,高质量跨境电商在未来的“一带一路”合作中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论坛现场,与会嘉宾仔细聆听专题演讲。
推动经贸合作发生新变化
企业层面的变化效应集聚,带来的是全球范围内经贸合作方式改变。APEC电子商务工商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王健认为,跨境电商引导众多全球消费者直接开展全球贸易,也让众多中小微企业直接参与全球贸易,还引导了各国陆续推动贸易规则和消费规则的改变。如果说“一带一路”合作推动了新一轮全球化,那么在“一带一路”合作中的跨境电商合作,则将让新一轮全球化的经贸合作方式发生改变。由于跨境电商在全球市场中扮演的角色越发重要,其带来的变化未来还将更加明显。
论坛现场,与会嘉宾就“数字丝绸之路”话题发表看法。
仍面临法律语言文化挑战
尽管“一带一路”跨境电商合作亮点颇多,前景很好,但众多与会嘉宾认为,跨境电商的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需要各国、各部门通力合作,予以解决。
顾学明认为,当前国际社会还未形成通行的跨境电商国际争端解决规则。此外,“一带一路”相关各国贸易通道在一体化、高效率、低成本等方面还有很大优化空间。
世界海关组织电商工作组主席孙向阳表示,跨境电商的货物最终要通过线下运输完成,目前,各国和地区进出口管理工作主要通过海关等口岸管理部门完成,随着跨境包裹数量增多,口岸管理部门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监管压力。
“口岸管理部门要确保国家和社会的安全。包裹多了以后,毒品、走私等问题就成了一个很大挑战,口岸管理部门监管力量有限,靠单个部门和过往的传统监管方法很难完成有效监管。口岸管理部门需要与电商平台合作,也需要与政府其他部门合作。此外,各国和地区的相关法律也需要完善,现在只有中国制定了《电子商务法》,我认为其他国家和地区如果要专门对跨境电子商务立法,中国的法律法规标准可以作为参考依据。”孙向阳说。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务研究中心副教授弓永钦认为,不同于中国,许多“一带一路”相关国家通信基础设施较弱,电脑普及率低,导致网购习惯和网购基础远不如中国。许多国家物流体系也不够完善,物流智能化程度不高,物流信息难以追踪,制约了消费者的网购行为。此外,跨国贸易面临的语言文化障碍较多,跨境电商业务中普遍缺乏小语种人才,对于企业来说,只有懂得对方语言和文化才能够更好地推销产品。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