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致远】共建“一带一路”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中欧班列(义乌-布拉格)满载圣诞用品等义乌小商品出发。
过去两年,从非洲大陆到北极圈,从中原腹地到西欧海滨,“一带一路”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贸易交往等途径,将参与共建的各国紧紧联系在一起。贯通东西的中欧班列如一个隐喻,标志着一条畅通的合作之路逐渐成型。
从2017年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至今,共建“一带一路”实现了一次转换:从总体布局的“大写意”阶段,转向精雕细琢的“工笔画”阶段。“一带一路”建设不仅初步结出硕果,其建设模式也在不断创新。
“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成果
项目建设
从非洲腹地到北极圈重大项目贯通“一带一路”
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功举办仅过了半个月,肯尼亚就传来好消息——蒙内铁路正式开通。
2017年5月31日,肯尼亚人们载歌载舞,为这项曾经带动当地人就业、即将带来出行便利的“民生工程”喝彩。蒙内铁路是中国帮助肯尼亚修建的一条全线采用中国标准的标轨铁路,也是中国铁路建设全产业落地的标志性项目。
随之而来的是一大批项目陆续签约或开工:中巴经济走廊首个大型能源项目投产、中俄亚马尔液化天然气(LNG)项目首条生产线投产、中泰铁路一期工程正式开工……纷纷载入2017年“一带一路”大事记。
从“大写意”到“工笔画”,2018年的“一带一路”成绩单依然亮眼。中欧班列“长安号”实现了从最初每年开行不足100列到现在1000多列的跨越式增长,扭转了开行之初的“满车去、空车回”的局面,进出口货物基本实现平衡。
“钢铁驼队”往来穿梭,北欧的三文鱼、哈萨克斯坦的小麦、乌兹别克斯坦的绿豆,都通过“长安号”摆上中国百姓的餐桌。至2019年3月底,中欧班列累计开行数量超过1.4万列。回程班列数量与去程班列的比例已达到72%,基本实现“去一回一”,通达境外15个国家50个城市。
2018年1月,喜马拉雅山南麓,中尼跨境互联网光缆历经3年半施工后正式开通,尼泊尔通过中国的线路接入互联网,搭起了“数字丝路”。
2018年年底,湄公河畔,由中国企业承建的越南首条城市轻轨开始列车运行图演练,正式运行后,将缓解“摩托车王国”的交通压力。
北极圈内,中俄合作的亚马尔液化天然气(LNG)项目第三条生产线2018年12月正式投产,比计划提前一年。“冰上丝路”穿越北极,彰显了中国高端制造的能力。
数十个重大项目取得重要进展。得益于共建“一带一路”,世界最大的内陆国哈萨克斯坦在中国连云港(4.350, -0.22, -4.81%)找到了太平洋(3.330, -0.06, -1.77%)出海口;中国企业在埃及投资建设的项目,使埃及成为世界第三大玻璃纤维生产国,培养了众多技术和管理人才……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通过参与“一带一路”合作,有的国家建起了第一条高速公路、第一条现代化铁路,有的国家第一次发展起了自己的汽车制造业,有的国家解决了困扰多年的电力紧缺问题。
这些重大项目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带一路”倡议发起以来,中国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贸易总额超过6万亿美元、投资超过800多亿美元;共同建设的82个境外合作园区,上缴东道国税费20多亿美元,为当地创造将近30万个就业岗位。中国的加入,使得希腊比雷埃夫斯港欣欣向荣,塞尔维亚斯梅戴雷沃钢厂项目起死回生。
不过,有些项目的经济效益还需长远考量。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欧盟“让·莫内讲席”教授王义桅说,“一带一路”的项目可分为三大类:战略性投资项目、政策示范类项目、商业型项目,大部分是商业型项目,“像中巴经济走廊这种战略性投资项目,让中国新疆直通印度洋,不可能马上赚钱,但长远来看肯定会赚钱的。”
参与国家
多国从“旁观者”变“参与者”
今年刚刚过去3个多月,共建“一带一路”的“朋友圈”又出现了新面孔。
3月21日至26日,习近平主席应邀对意大利、摩纳哥、法国进行国事访问,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在亚欧大陆开辟新的空间。当地时间3月23日,中国与意大利签署“一带一路”倡议谅解备忘录,意大利成为首个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七国集团(G7)成员国。外国媒体称其具有“里程碑意义”。
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胡必亮认为,意大利的选择与中国在欧洲做出的成果有关,这些成果有目共睹。例如,中国企业接管经营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后,比港集装箱吞吐量全球排名从2010年的第93位跃升至第36位。“意大利经济体量比希腊大很多,中意合作空间会更大,意大利的选择可能会形成示范效应。”胡必亮说。
意大利签署“一带一路”倡议谅解备忘录,的确起到了带头作用。4天之后的3月27日,卢森堡和中国签署了双方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谅解备忘录以及金融合作文件。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使中国开放的平台越做越大。特别是自2017年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以来,“一带一路”的影响力在西方与日俱增,不少发达经济体对这一倡议表现出日益浓厚的兴趣,频频释放积极信号。
与“一带一路”牵手同行的步履不停。2017年,中国与越南、摩洛哥、巴拿马等多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11月,中国与爱沙尼亚、立陶宛、斯洛文尼亚三国签署合作文件,实现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对中东欧16国的全覆盖。
2018年4月,奥地利出动了“史无前例”的豪华团队访华,成为第一个与中国签订“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欧盟发达成员国;10月,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与中国达成“一带一路”协议,成为该国第一个正式支持“一带一路”倡议的州政府;12月5日,葡萄牙与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成为第一个签署该协议的西欧国家……多个“第一”发挥了积极示范作用,随着智利、乌拉圭、委内瑞拉等十多个拉美国家“入群”,2018年,与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国家超过60个。
德国、法国、英国、新西兰等主要发达经济体,也纷纷向“一带一路”倡议抛出橄榄枝。德国和欧盟领导人表示愿将欧盟“欧亚互联互通战略”与“一带一路”深度对接,开展创新性合作。
《欧洲时报》称,欧洲多国从最初的“旁观者”变为“参与者”。
截至今年4月18日,中国已经与126个国家和29个国际组织签署了174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亚投行
多次扩容成员增加到97个
到今年年初,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已经开业3年。3年来,亚投行以实际行动,将当初“中国的银行”“中国的提款机”等质疑一一打破。
这3年,正值“一带一路”建设步伐加快时期。
2016年1月,由中国倡议成立的亚投行开业时,习近平主席在开业仪式致辞时便表示,欢迎包括亚投行在内的新老国际金融机构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一个飞机的两个引擎”,亚投行行长金立群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此描述亚投行和“一带一路”的关系。它们有联系,但是又互相独立,联系在于共同推动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地区间的合作。
2017年5月,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结束不久,亚投行与世界银行等6家多边开发银行及中国政府共同签署了关于加强“一带一路”倡议下相关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明确为沿线国家项目信息沟通与对接、加强能力建设提供帮助。
过去两年间,亚投行先后8次扩容。去年一年之内三度扩容,纳入9名新成员,新批准10个国家的11个项目,项目贷款额33多亿美元。如果按5倍撬动资本金来计算,就撬动了165亿美元的投资,覆盖交通、能源、电信、城市发展等多领域。
今年4月22日,亚投行宣布,亚投行理事会已经批准科特迪瓦、几内亚、突尼斯和乌拉圭为新一批成员。至此,亚投行成员从最初的57个增加到97个。除了南极洲,各大洲都有亚投行成员,英、法、德等发达国家也打消顾虑相继加入。
3年间,亚投行累计批准项目投资逾75亿美元,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非洲等6个地区13个国家的基建项目提供了资金支持,带动各类公共和私营资本近400亿美元进入相关基础投资项目。
亚投行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可靠的资金融通保障。巴基斯坦M4高速公路、孟加拉国配电系统升级改造项目均获得了亚投行的贷款,孟加拉国的偏远村庄第一次通上电。
发展理念
“五通”理念全面开花带来民心相亲
“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五通”理念,设定了“一带一路”建设的基本框架。在本月召开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兼委新闻发言人袁达公布了“五通”的成绩单:
政策沟通方面,中方已与126个国家和29个国际组织签署合作文件,其中有发展中国家,也有发达国家,还有不少发达国家的公司、金融机构与我国合作开拓第三方市场。
设施联通方面,中老铁路、中泰铁路、雅万高铁、匈塞铁路等项目扎实推进,瓜达尔港、汉班托塔港、比雷埃夫斯港、哈利法港等建设进展顺利。
贸易畅通方面,“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与沿线国家货物贸易总额超过6万亿美元,中白工业园、中阿(联酋)产能合作园区、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等稳步推进。
资金融通方面,中国先后与20多个沿线国家建立了双边本币互换安排,与7个国家建立了人民币清算安排。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建立了能力建设中心。
民心相通方面,在科技交流、教育合作、文化旅游、绿色发展、对外援助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
“五通”并非互相孤立,往往有内在联结。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政策、设施、贸易、资金的联通,最终会让民心相通。
王义桅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调研,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故事。在巴基斯坦,他发现巴基斯坦人见到中国人就拥抱合影,非常友好。在20世纪60年代,中国帮巴基斯坦修了喀喇昆仑公路,从新疆喀什一直修到伊斯兰堡,当时在海拔几千米的高原修路极其艰难。如今,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成为21世纪沟通中巴感情的另一条“天路”。
“巴基斯坦朋友感动地说,我们的友谊像喜马拉雅山一样高,像印度洋一样深。如今因为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他们说两国之间的友谊会比蜜还要甜,比钢还要硬。”王义桅说,“一带一路”是世界上最大的民生工程。
当然,“一带一路”建设不是简单的对外援助,沿线国家不仅接受中国发的“红包”,将来也会给中国发“红包”。王义桅说,“一带一路”就是要培育沿线国家的经济增长点,同时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持续的增长空间。
发展阶段
从总体布局阶段转向精雕细琢阶段
从2017年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至今,共建“一带一路”实现了一次阶段转换:从总体布局的“大写意”阶段,转向精雕细琢的“工笔画”阶段。
顶层擘画完成后,就需要各层级做好具体实施。在王义桅看来,2018年“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中国的角色已经发生了积极变化:一是从之前主要由中央政府层面的国家合作和政策沟通、国有企业“走出去”,发展到同时鼓励地方、私人企业积极参与;二是从原来的规划引领角色,发展到共商共建的合作方;三是从原来的政治、经济合作交流,发展到人文、民心的沟通。
“这些转变体现了既要自上而下,也要自下而上;既要摸着石头过河,也要有顶层设计;既要双边,也要多边;既要达成共识,也要机制化。”王义桅说,中国的角色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需根据当地情况,遵行区域一体化的国际标准。
2018年8月,习近平主席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五周年座谈会上强调,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是下一阶段基本要求。
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对此表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是推动世界经济强劲和包容增长的现实需要,是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自然延伸。
王毅说,高质量发展要体现共同发展的方向,我们从不“中国优先”,而是始终坚持共商共建共享。高质量发展也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致力于打造更多惠及老百姓(53.400, 0.52, 0.98%)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合作要坚持发展视角,符合东道国国情,对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而言,在坚持高质量、高标准前提下,首先要解决“有没有”的问题。
“‘一带一路’合作不是空谈馆,而是坚持行动导向,推动实实在在的务实合作。”杨洁篪说。他期待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各方进一步明确合作重点,达成一系列合作成果,推动高质量合作取得务实进展。
声明:转载文章来自网络,文章内容仅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我们已注明出处,其版权和文责属原作者所有。感谢作者的辛苦付出,如果出处有误或不希望转载,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