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大家要评选过去十年主城变化最大的区,笔者觉得沙坪坝将是最有力的竞争者之一。曾几何时,沙坪坝对我们来说,是重庆市科教文化区和红岩精神重要的发祥地,也是重庆老工业基地;而现在的沙坪坝,是中欧班列(重庆)和陆海新通道重要的始发站,被誉为重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的主战场之一。同时,它还是重庆科学城所在地,以及重庆重要的电子制造高地。不难看出,沙坪坝是重庆经济转型的一个缩影,读懂它的发展历程对于更好了解当前重庆经济走势,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
重庆大学城与西永微电园
那么,沙坪坝这一轮发展的转折点是在哪一年呢?笔者认为是在2003年。这一年的4月4日,重庆大学城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建设,6月18日大学城举行开工仪式。重庆大学城坐落在中梁山、缙云山之间的沙坪坝虎溪镇与陈家桥镇,规划和建设面积约33平方公里,总投资约300亿元,汇集了重庆大学、陆军军医大学、陆军勤务学院、重庆师范大学、四川美术学院、重庆医科大学、重庆科技学院等15所高校,被定位为全国重要的科教节点、西南地区高级人才培训中心、科研与交流中心、创新中心和产业化基地。(详见:重庆大学城留不住人的困境,该如何破题?)
2005年8月,随着西永微电园的落地,沙坪坝又迎来一大利好,这与重庆大学城启动建设仅仅过去两年。公开资料显示,西永微电园是重庆市为优化和提升全市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而规划建设的IT产业园区,是 “十一五”期间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主要基地,也是中西部地区首家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核的微电子产业专业园区。
为什么微电园会落户与大学城紧邻的西永呢?按照当时官方的说法,微电园将与大学城形成一个产学研一体化的区域循环体系。比如早在2005年,大学城就提出要校区互动,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到微电园实习,微电园前沿高科技的开发研究和产品成果可以到大学城传授。而这种产学研一体化的体系将伴随大学城和微电园的发展而不断得到深化,园区高科技人员、研发人员与学校师生的互动还会进一步加强。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没有大学城就没有西永微电园,就没有日后重庆电子信息产业的大发展。
2
笔电基地与中欧班列
2007年12月12日,被外界给予厚望的西永微电园迎来了重要的历史时刻。这一天,台湾茂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一批生产设备通过一架波音747-400货机转运至重庆。根据台湾茂德公司的计划,将在未来一年内,租用超过50架次的波音747-400飞机,将其8英寸存储芯片工厂的生产设备转运至重庆,并在重庆西永微电园投产—是为“茂德811项目”。当时不少媒体评论,重庆“硅谷”梦渐入佳境。
虽然承载各方期待,但重庆茂德项目有些“生不逢时”。原来,茂德在渝建厂时,恰遇集成电路产业的波谷期,再加上2008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加剧了整个行业下滑。由于缺乏母公司资金支持,渝德科技无法扩大产能,运转艰难。尽管如此,谁也不可否认的是,当年茂德项目的落户,为几乎没有IT产业基础的重庆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注入了强大信心。
2007年还发生了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重庆市政府首次向全球电脑巨头惠普伸出了橄榄枝,希望惠普笔记本工厂能够落户西永微电园。现在回过头来看,正是源于当年重庆市政府在笔电产业的及早谋划,才使得日后西永有惊无险地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笔电基地。
2008年10月9日,重庆与惠普公司在北京举行重大项目签约仪式,400万台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项目备受海内外关注。不过,在重庆笔记本电脑基地设计者们看来,惠普400万台还不足以撑起重庆笔记本电脑基地的梦想。重庆要发展成为笔记本电脑基地,必须创新模式,解决高企的物流成本问题。随后,重庆通过模式创新和政策支持等手段,做好进向物流、出向物流和保税物流,以此为重庆笔电产业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所谓的进向物流,指的是产品供应链物流。沿海地区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主要是采用“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模式,即加工贸易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大部分来自海外,产品也销往海外。不过,这种模式不能复制到内地,因为零部件、原材料要从沿海再运到内陆,徒增的1、2千公里的物流成本会让笔电企业吃消不了。于是,重庆方面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头在内、一头在外”的加工贸易模式,也就是原料在本地生产,销售在国外。
至于保税物流指的是,在海关监管区域内,包括保税区等,从事仓储、配送、运输等相关业务,企业享受海关实行的“境内关外”制度以及其他税收、外汇、通关方面的特殊政策。2010年2月,西永综合保税区获国务院批准设立,这也是内陆首个综合保税区。西永综保区的应运而生为落户西永的笔电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而出向物流,顾名思义指的是,出口到境外的物流成本。如果沿海地区可以依靠廉价的海运,那么内陆呢?航空运输当然是可行的,不过,由于成本太高,这显然不是附加值不太高的笔电产业首选的运输方式。
为改变重庆出向物流成本高企的现状,2011年3月19日,中国首列中欧班列由沙坪坝团结村开往德国杜伊斯堡,中国内陆与欧洲的时空距离,首次从40多天缩短至15天左右。此举,不仅改变了中国传统的、以东部沿海城市为重点的外贸格局,更使得中国西部地区从经济腹地一跃成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重地,西部大开发也由此进入了一个纵深发展的阶段。
今天,当你来到团结村中心站时,会看见有个面积不大的地标:数字“0”状的雕塑,中间衔着一个地球仪;地球仪上,刻画着一条清晰的铁路线,寓意为货物流动的周而复始以及多元文化的融会贯通,象征着渝新欧从这里出发。这就是渝新欧零地标广场。
在中欧班列开行六年后,为解决西部地区出海难问题,使之更好地融入“一带一路”,2017年9月25日,由贵州、广西、甘肃和重庆联合打造的中新南向铁海联运常态化班列,在团结村首发。货物经由南向通道至东盟各主要港口,比传统的东向出海节约15到20天。2018年11月,南向通道升级更名为陆海新通道。专家指出,这一变动凸显了陆海新通道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衔接,这一通道的战略性进一步提高,其建设重点从打造中国西部与东盟利益共同体,扩展到带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
数据显示,截至至2019年3月底,陆海新通道国际铁海联运班列已累计开行901列,外贸货物货值累计约4.3亿美元,内贸货物货值累计约23.1亿元人民币,目的地已覆盖全球71个国家和地区的166个港口,进出口货物已涵盖汽车和摩托车配件、建筑材料、农副产品等八大类中的240多个品种。
眼下,重庆方面又在积极呼吁将陆海新通道上升至国家战略,并纳入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建设重点项目范畴,构建“从中央到地方、从国内到国际”的统筹协调机制,构建“一体两翼多节点”的空间布局,在基础设施建设、通关便利化等多方面形成系统性的政策体系。毫无疑问,这对于西永来说又一次重大历史机遇。
从内陆首个综合保税区,到改写亚欧传统贸易格局的渝新欧,再到有效承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西部大开发三大战略的陆海新通道,西永在重庆开放型经济体系中的角色稳步提升。有人甚至直言,过去十年,西永一直是一块“试验田”,承载着为内陆开放大胆先行先试的使命。
3
西永迈向全球重要信息产业基地
与此同时,近年来伴随着重庆大数据智能化战略的深入推进,沙坪坝又迎来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契机。根据规划,沙坪坝将围绕“4+3”智能产业,发挥存量优势,巩固提高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硬件、数字文化等四大产业,强化产业短板,加速培育物联网、软件服务、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三大产业,推动智能技术转化应用和产品创新发展,力争到2020年使全区智能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这意味着,作为沙坪坝产业重要承载地的西永,在建成全球最大的笔电基地之后,正在向全球重要的信息产业基地迈进。
而西永要实现上述目标,其重要前提之一就是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术改造力度,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协同创新。去年以来,西永在这些方面已经实现了重大突破:12月19日,英特尔FPGA中国创新中心在西永微电园揭幕;1月11日,华润微电子宣布在西永成立功率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建设高性能计算与仿真设计平台和一流的功率电子器件可靠性测试平台,助力当地打造集成电路完整产业生态;4月23日,北京理工大学与西永综保区签署,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微电子中心合作协议。该创新平台将在硅光工艺及光电器件、集成电路设计、高性能核心电子元器件、硅基高速片上系统及应用等领域开展创新研究、人才培养引进和成果转化工作。
当然,对于西永来说,最值得期待的还是重庆科学城。根据去年11月公布的《重庆市城市提升行动计划》,依托大学城规划建设科学城,并以科学城为智核,以发展智能产业为主导,联动九龙坡、北碚、江津和璧山,形成西部“智能谷”,联动两江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构建重庆创新版图,打造创新资源集聚地。今年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指出,高标准规划建设重庆科学城,联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两江协同创新区,打造西部创新资源集聚地。
需要知道的是,科学城作为承载国家基础性战略性科学研究、创新应用研究的策源地,在整合高端创新资源、汇集科学人才、构建创新平台、营造创新环境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不难想象,随着重庆科学城的启动建设,西永在加强与大学城产学研合作,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同时,对于其建设全球重要的信息产业基地也将有了充足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