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记者在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留影。黎萌 摄
“前海为青年提供创新创业沃土的举措值得全世界学习。”“相信这里将会成为像新加坡、迪拜那样繁荣的城市,并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前海的未来非常非常美好!”外媒记者纷纷表示。
10月18日至22日,作为第三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广东)国际传播论坛的配套活动,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的“2019‘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流媒体湾区行”活动顺利举行。采访团走进深圳、江门、珠海等地,近距离感知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形象。
“特区中的特区”备受赞誉
18日,来自印度、菲律宾、柬埔寨等14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15名主流媒体记者组成的采访团,首先来到了“特区中的特区”——深圳前海,感受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勇立潮头、创新发展的魄力。
首次到深圳的《阿富汗时报》副主编赛迪奇·胡赛尼表示,前海从零起步,不到10年就发展成为深圳的现代服务业核心区域,成就令人瞩目。
“前海不仅为粤港澳企业开展跨境贸易提供平台,还不断完善轨道交通等公共服务系统,与大湾区其他地区的联系更加便捷,吸引越来越多外资外企落户。”在赛迪奇·胡赛尼看来,前海充分发挥现代服务业高地的作用,与周边地区优势互补,助力大湾区迈向世界级城市群的实践值得称赞。
赛迪奇·胡赛尼还认为,深圳作为广东不断扩大开放的缩影,通过发挥自身在现代服务业的优势,为粤港澳大湾区与国际企业合作提供了综合性服务平台,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参与高层次的国际经济合作,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营商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创新创业孵化生态链显魅力
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新创业是采访团不少成员关注的话题。“这里为青年提供创新创业沃土的举措,值得全世界学习。”在参观完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后,马尔代夫国家电视台记者萨拉·法蒂玛表示,政府在青年创业初期,提供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这类广阔、便捷的平台,助他们拓展眼界、提升能力,这使得创业者可以尽早为自己的产品打开市场,推动产业做大做强,把产品推向世界。
珠西创谷(江门)科技园,是广东省认定的四个粤港澳台科技企业孵化器之一,由香港科技园原团队负责运作,重点吸引粤港澳台青年创业者进驻,为他们的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保姆式运营服务。不少采访团成员对此竖起了大拇指。
“珠西创谷(江门)科技园为园区内企业提供了与国内外高等学院和科研机构进行人才交流的机会。这样既可以使企业获得技术支持,也能推动高科技领域的跨国合作。”尼泊尔国家通讯社高级副编辑亨德拉·苏贝迪说。
用陈皮来促进中巴友谊
“在巴基斯坦,我们也喝各种各样的茶,但陈皮水我是头一次喝,我很喜欢。”在江门新会陈皮村,《今日巴基斯坦报》记者萨博利一口气喝了4杯刚煮好的陈皮水。“我会用心报道陈皮村和陈皮,让更多巴基斯坦人知道陈皮,同时通过它来促进中巴友谊。”
在鹤山古劳镇,蒙古TV2电视台记者阿努达丽在鹤山拳师古信的指导下,比划了几下咏春拳的基本套路。“我想要拜师学咏春拳。因为在蒙古国,摔跤都是男人的游戏,但咏春拳在中国不限男女,都可以学。”她主动和教过他的拳师古信加了微信。“这里有85岁的师傅还在练咏春拳,我现在开始学一点也不晚。”
老挝巴特寮通讯社记者马力占西在体验咏春拳的过程中,也和拳师试了试身手。几个动作下来,他很是兴奋。“如果在中国的话,我一定会跟你学拳。”这位老挝记者对咏春拳师古志荣如是说。
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跟随着讲解员的步伐,采访团聆听了五邑华侨华人在海外的艰辛创业及报效祖国、回报家乡的故事。
“整个参观过程,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段关于华工历史的讲述。中斐建交后的今天,也有许多华侨华人来到斐济,为当地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斐济太阳报》记者塔莱伊说,此次湾区行让她对中国文化、岭南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回国之后,我会用自己的笔,让更多人了解中国、了解广东。”
南方日报记者 龚春辉 胡良光 沈梦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