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一带一路”数贸发展与国际合作论坛在洛阳成功举办。论坛上,与会嘉宾以“丝路文化和数字贸易”为主题举行了圆桌论坛。论坛环节由人民网·人民数据(国家大数据灾备中心)副总经理、总编辑刘畅主持。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金元浦表示,站在历史的节点上,无论是数字贸易还是非数字贸易,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其实文化能源是最有魅力的东西,数字只是手段而已。他表示,数字化是文化传播手段,目前来看最先进,也是最有效的。它实现了编辑成本递减,每多传播一次它的编辑成本几乎是零,但是编辑的收入是递增的,依托数字化的手段,借助互联网的边界途径,来实现文化的传播,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将扩大文化经济的范围。
察哈尔学术高级研究员柯银斌认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阶段肯定走向创意产业,在创意产业更高的阶段,它是在新条件下要实现统筹、协调、系统性的变革和跨界的融合,这是我们未来发展的方向。他表示,从大数据上看,数字经济已经对主体经济产生了36%的推动力。这表明了当前正处在一个大的经济变革环境下,这其中,包括文化创意产业变革的时期。
对于中小企业如何应对数字经济的发展,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一带一路”副会长苏彤表示,对于中小企业,要弄清楚数字贸易的核心本质,在参与过程中面对最大的困境是概念和认知,其次是服务。他表示,变革时期,企业应改变思维惯性,推动战略联盟的建设。企业在面对数字贸易的时候,学会用中文为本位看到数字,从文化的角度理解这个数字。企业要从技术层面的数字,上升到制度层面的数字,再上升到文化层面的数字,而特别重要的是制度层面的数字,也就是在数字制度层面。苏彤表示,数字服务贸易区别于非数字贸易最根本的地方,未来是唯一性、个性时代,哪怕是一个个人,也可以参与到全球数字贸易的跨境流通当中,这是数字贸易给今天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的最大的历史机遇和成功。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文旅部“十四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魏鹏举在圆桌论坛上称,在发展数字化贸易过程中,从文化的角度来说,一定要做到无为,数字化方面要做到无不为。他认为,文化领域最主要做的工作是保护好它,保护好将魅力永存。在数字产业方面,要做到无不为,就是调用一切可能的技术,使用一切有效的商业模式让文化的魅力变成商业的价值,变成产业的效益,变成经济发展的动力,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引擎,也成为中国软实力提升的关键部分。
论坛最后,与会专家学者就大家关心的话题进行了商讨,现场气氛热烈。
内容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