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在江苏南京正式拉开帷幕
11月17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世界联合会与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5“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在南京正式拉开帷幕。
开幕式上,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世界联合会的代表,全球各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代表,江苏省委宣传部、南京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领导出席了活动。
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的澳门(美食之都)、扬州(美食之都)、成都(美食之都)、上海(设计之都)、景德镇(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等城市代表也受邀参会,以“创意城市”实践经验为论坛注入多元视角,共促文化遗产保护的跨界合作与全球创意网络构建。
本届论坛于11月17日至19日在南京举行,来自“一带一路”沿线40个国家的40名国际青年代表和20名南京长沙两地的优秀青年代表,与国际组织官员、文化遗产专家、政府代表齐聚一堂,以“数字创新创业——青年促进遗产保护与传承”为主题,共探文化遗产保护的创新路径,为全球文明互鉴注入青春活力。
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季铁军在欢迎辞中,对论坛召开表示祝贺,对各位来宾与青年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季铁军强调,习近平主席指出,共建“一带一路”关键是互联互通。作为连续举办八届“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的城市,南京既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起点,也是现代“一带一路”交汇点枢纽城市,更是汇聚青春梦想的城市,他呼吁以文化遗产为纽带,深化青年合作与民心相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社会及人文科学代理助理总干事莉迪亚·布里托通过视频致辞,她强调论坛体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青年视为优先群体、支持其推动《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承诺,指出丝绸之路是价值观交流的生动范例,教科文组织通过“丝绸之路青年研究基金”和“青年眼中的丝绸之路”摄影比赛,延续传统、赋能青年思想文化联结。她还呼吁青年跨文化联结,将多样性转化为社会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的源泉。
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徐宁指出,论坛已成为世界青年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她回顾了江苏省丰富的文化遗产,并简述了江苏在对外开放、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方面的积极作为与成就。她呼吁以此次论坛为契机,做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支持青年参与国际文化交流,书写文明交流互鉴新篇章,助力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青年对话。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世界联合会秘书长杜越在致辞中表示,该论坛是中外青年思考世界挑战与机遇、提出解决方案的思想交流平台,强调遗产与创意是重要主题,而青年人是应对全球问题中的关键角色,他鼓励青年通过学习,培养分析思考、数字技术与数据处理、沟通、领导力等能力。他表示,信息技术和知识将赋能青年成为有理想有责任的未来领导者,教科文组织世界联合会将为青年提供交流学习平台,支持其应对挑战。
教育部副部长任友群在视频致辞中,强调世界遗产是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及保护的共同责任,指出当前世界面临诸多挑战,需青年贡献智慧方案。他回顾了论坛自2017年发起、连续举办八届,已有138国700多名青年参与,搭建起以创新创意促进遗产保护的交流平台,并提出三点倡议:弘扬丝路精神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与和平,共担时代重任贡献全球发展,勇于创新创业开拓遗产保护与创意产业。
以美为媒:
“家乡之美”颁奖仪式
点亮青年文化传承力
论坛特别举办了“家乡之美”全球青年创意作品征集颁奖仪式。“家乡之美”全球青年创意作品征集,作为南京发起的品牌活动,已连续三年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青年征集作品,2025年以“来自家乡的民俗故事”为主题,鼓励青年通过视频、视觉艺术、文字等形式挖掘方言、童谣、民间传说中的文学元素,唤起对文化根脉的情感共鸣。现场播放的回顾短片生动展现了青年创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随后,活动揭晓了本次征集活动的获奖名单,青年们用他们的实践印证了“青年是解码文化密码的最佳‘译者’”,为文明对话注入青春活力。
全球视野:
青年领航数字创新
共焕遗产文明新篇
主旨演讲环节聚焦“文化科技融合创新的青年力量”,五位中外专家学者分享前沿实践与深度思考,为青年代表提供“可触摸”的创新样本。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地区办事处教育主管崔美英在主旨演讲中,聚焦联合国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成立背景、目标及其在全球事务中的重要性,强调了它们对青年的支持和参与。她详细介绍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工作涵盖教育、科学、文化、信息和通信等关键领域,热情鼓励青年积极参与联合国的项目,明确指出青年不仅是联合国目标的积极贡献者,更是实现这些目标的未来领导者。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洲优先与对外关系部门协会和俱乐部联络官兼协调员阿塞尔·尤特盖诺娃在主旨演讲中表示,今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80周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推动文化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利用数字创新和技术保护、传承遗产方面做出了诸多努力。她不仅强调了在技术进步的背景下文化仍是“指南针”,还指出了青年在构建传统与创新桥梁、促进文化理解与遗产保护中的重要性,呼吁实施文化策略、联动创意产业与教育科技,营造支持青年的环境,创造包容、和平、可持续的世界。
泰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长威拉·肯卡西堪在主旨演讲中表示,关注青年成长是其一生使命,他强调了泰国教育中仁慈、助人、俭朴等价值及文化作为教育根基的重要性。他介绍,疫情期间学校停摆时,他启动了“线上学习市集”全国性行动,该行动成为教师交流的平台,吸引40万教育工作者参与超100万次,展现泰国教师在困难中的创造力。他提及泰国文化遗产的支援精神和特色活动,认为教育未来需结合文化创新与数字技术,他还鼓励大家拥有追梦勇气和服务他人的真心。
中国实践:
数字赋能青春力量
创新传承文化根脉
世界遗产青少年教育中心(中国)主任袁爱俊指出,数字技术重塑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青年作为数字时代原住民是文明互鉴的生力军,并从两方面展开分享:一是青年觉悟对文化认同到自觉自信至关重要,青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她结合个人经历,强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青年保护遗产作用的重视;二是青年力量对文化传承创意创新意义重大。她还呼吁青年积极参与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播,利用创意和技术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青春力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乡村创意与可持续发展教席主持人、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向勇在主旨演讲中,探讨文化传承范式从“前喻”(向老一辈学习)到“后喻”(同代人或年轻人向长辈传递知识)的转变,强调文化传承已非单向灌输,而是在数字转型中利用个人优势实现的双向互动,赋能不同辈分解读与创新。他强调,青年通过数字工具和技术重新诠释和推广文化,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他的分享涵盖了文化保护与创新、数字化文化遗产的利用,以及技术在文化传承和创新中的工具作用,同时,也指出了数字化带来的挑战。
青年行动:
从研学实践到数字共创
探索遗产传承新实践
论坛后续将以“读城南京”为主线,开展交流座谈、主题研学及数字艺术展参观等活动。青年代表将实地探访南京大学、阿里巴巴江苏总部、德基艺术博物馆、江苏中亚中心、南京城墙博物馆等场所,参与文化遗产的“数字创作”,推动青年从“聆听者”到“创造者”的转变,为“一带一路”遗产保护注入“可落地、可延续”的青春方案。
“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是为响应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以及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由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于2017年共同发起。作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二周年的重要人文交流活动,本次论坛以数字技术为纽带,搭建起青年与文化遗产对话的全球平台。当古老的丝绸之路遇见青年的创新智慧,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正迈向更具活力、更富韧性的未来。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遗产密码”,而今天的青年,正在用0和1书写属于数字时代的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