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两条曾经影响世界贸易的运输通道被赋予新的战略意义后,正在重新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在4月25日宁波举行的2015宁波发展论坛上,中国问题专家、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对此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一带一路"中国必须搞,也有能力搞,也能搞好。”
在郑永年看来,中国必须搞“一带一路”是出于内外部环境的共同需求。
内部方面,早期中国的开放主要是面向发达国家。而现在,需要新形式的开放,需要寻找新的市场,这样也可以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外部方面,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失衡,怎样重新回到平衡?美国、欧洲因为自身发展的局限和特点,无法改变世界失衡状态,而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担负起这个任务。
十八大以后,中国的外交格局基本形成,郑永年称其为“两条腿一个圈”,“第一条腿是美国等发达国家,第二条腿是发展中国家,一个圈就是周边国家。"一带一路"主要针对的是发展中国家,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能为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做什么?这不是经济学,而是国际战略意义的表述,是"一带一路"的整个国际大背景。”
郑永年说,中国必须搞、也有能力搞“一带一路”战略。首先,中国有过剩的资本,“一带一路”走出去的主体是资本,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由上世纪80年代的资本短缺,转为现在的资本过剩,而这些过剩的资本有走出去的需求。
其次是产能过剩。现在国内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完成,钢铁、水泥等产能大量过剩,迫切需要开辟新的市场,而这些恰恰是目前许多发展中国家所需要的。
第三是技术过关。中国是当今世界在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方面最具实力的国家,“一带一路”除贸易投资外,主要是基础设施建设,这也决定了中国有能力进行“一带一路”战略。
当然,中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也面临很多挑战,也会出现不同的声音,但郑永年表示,对“一带一路”战略,他是有信心的。“客观上,发展还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尤其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它们需要中国的帮助。而从中国的文化精神来看,中国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这一点我更加自信,比如,亚投行就是非常开放的,这很好。”
郑永年指出,在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中,一定要做到开放。不仅向国有企业开放,也要向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开放。“资本的构成非常重要,这一点一定要吸取西方国家失败的教训。所以,政府如何搭台,让民营企业、外资企业走出去,这非常重要。另一方面,中国资本在开拓海外市场的同时,也要让国内人民分享到发展的成果。”
郑永年认为,应该建立一个领导架构来整合这些对外发展项目,不然,就有可能出现国家利益出去就回不来了的情况,“"一带一路"是双向的,这个很关键。”
“中国现在的人才培养也远远跟不上时代的变化,对外界环境的不了解就会影响中国的进一步对外开放。希望中国在人才培养方面,不仅要重视培养与世界主要大国的交流人才,同时也要培养能够与小国家交流的人才。”郑永年表示。
此外,郑永年还对国内各地如何更好地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提出了一些建议。
“ 各区域之间一定要注重协同性。”郑永年认为,“一带一路”战略的付诸实施,需要具备一定的经济体量,要做科学的总体规划,而不是单兵作战、各干各的。要了解自身的优势,清楚自己能做什么,而不是想做什么。
比如,舟山群岛新区拥有区位优势,但它的经济总量不够,所能发挥的也就是门户的作用。而如果把宁波港和舟山港有机地整合起来,作为一个共同体,协同发展,优势互补,这样效果就会很明显,在这方面,浙江省要做总体的规划。
又比如,宁波在当前国家倡导和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大背景下,提出建设港口经济圈,这是非常值得去做的一件事。但港口经济圈的建设,不能只停留在有形的港口设施及腹地网络建设上,更重要的是打造知识港,集聚人才和资本,依靠发展高附加值的知识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来实现发展层次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