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的建设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建设“一带一路”,将为沿线国家创造巨大的合作机会,也将为中国的中小企业发展化提供无限商机。那么,中小企业应该怎么做。在昨天召开的“一带一路”新财富(西安)论坛上,韩国前总统李明博、德国前总统武尔夫就与西安的企业家们面对面,为中小企业“把脉”。
期韩国民众能坐火车来西安
“我来过中国好几次,但是西安是第一次来。在我看来,一带一路的建设对于中国和韩国来说,都具有深远的意义。”韩国前总统李明博说,西安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西部大开发的龙头,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之都,古今融合使得西安成为新常态和新机会的象征。
“1991年,我以企业家的身份访问中国,就预感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无限活力。”主旨演讲中,李明博从社会老龄化进程、收入分配、自由贸易主义、气候变化等方面,阐述了中韩两国相似及值得互相借鉴之处。
翻看李明博的简介,在当韩国总统之前,其在现代集团旗下现代建设工作长达27年。用他的话来说:“尽管我从国会议员最终成为了韩国总统,但其实我作为企业家的时间更长。”因此,对于中小企业他谈的最多的就是,“以创新为理念,使得中小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能够迅速发展。在韩国90%以上的企业是中小企业,而这些企业为社会提供了90%以上的工作机会。因此,中小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应该扮演重要角色。”
有人问道:中韩双方签订自由贸易协定,韩国商界和民众反应如何?李明博表示,“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其实不仅仅是中国、韩国两个国家的事,因此,韩国的企业家都抱着很大的期待。韩国民众也一样,他们希望未来10年之内,中韩两国的关系和开放水平可以更加深入。”
不过,面对一些“犀利”的提问,李明博也能应付自如。比如,在互动环节中,来自西安的本土企业家提出:“‘一带一路’建设沿线的65个国家中,并没有韩国,那么您认为,韩国能够受益吗?”李明博显然有备而来,他是这么回答的:“所有的国家对于‘一带一路’都是非常期待的。尽管韩国不属于沿线国家,但是我们和中国通过亚投行进行了连接。”
2009年,时任韩国总统的李明博出访新西兰、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三国,提出了“新亚洲构想”,希望对亚洲区域合作起到一定促进作用。“我的提议,可以视为‘一带一路’的一个小部分。韩国由于一些历史原因,不能和中国直接通过铁路相连,但不能排除未来的可能性,到时候,说不定韩国的民众就能坐着火车来西安了。”李明博对记者说
“你们好!”德国前总统武尔夫一上台就用中文打了个招呼,瞬间拉近了他和台下观众的距离。“此时此刻,我希望用我的头脑,甚至我的心肺来表达,我有多高兴来到西安。”听到这么“别致”的示好方式,台下想起了热烈掌声。“我从来没有到访过西安,现在看来,这个做法是错误的,这是个美丽的城市。”对于“一带一路”的发展,武尔夫说,可以参考古老的丝绸之路。“几千年前,丝绸之路给古中国和欧洲带去了商机,而如今,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也必然给沿线国家带去商机。”
在武尔夫看来,中国和德国有一些相似之处,比如都重视工业的发展、都重视创新。“与中国制造2025相对应,德国有工业4.0战略。如果中德两国能够在工业上密切配合,以生产一辆汽车来说,可能就能节约40%的成本。”
武尔夫特别提到了城镇化,不过,他将城镇化与中小企业发展联系到了一起,“城镇化带来了商机,各地相互竞争,刚好给中小企业一个机会。”武尔夫认为,中小企业不一定非要集中到一线城市。他提到了著名的大众汽车品牌。“大众汽车公司就是1938年创建于德国的沃尔斯堡,而不是柏林、慕尼黑或者汉堡,要知道,那时候沃尔斯堡只是德国北部的一个小城市。因此,也许中国可以借鉴德国的中小企业模式,把侧重点放在更强,而不是更大上,更强是指更专业化、技术密集、看重产品质量。”
武尔夫说,他不否定中国和德国之间存在竞争关系,但只要是公平的、互补的、符合双方发展的,就是好的。“也许能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他坦言,“我非常羡慕中国现在的发展,希望帮助中国和德国企业解决一些迫在眉睫的问题。”
“德国创造在世界舞台上有名,政府是如何做的?”面对这个问题,武尔夫举了个例子:“有的年轻人不知道自己毕业之后干什么,他会询问周围的人。我们就会建议,你对什么感兴趣?如果是做面包。那好,你可以考虑开一家专门做面包的公司,当个企业家。从如何烤面包,到如何和客户打交道,这些你都要学习。我们鼓励年轻人成为创客,所以职业教育非常重要。比如,四天在企业亲自实践,两天在学校学习创业知识。”
有嘉宾问道:如果想要在新常态下保持经济增长,政府应该怎么做?武尔夫停顿了一下,想了想说:“政府应该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就业岗位质量。”他进一步解释,“对于一个岗位来说,不仅仅是拧个螺丝那么简单,而是既能生产,也能维护,还能和客户打交道,这样才经得起大环境变化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