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5月6日,中国同欧盟的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当时还是两极对抗、东西冷战的年代,在这个背景下,中欧领导人以非凡的政治勇气,独立自主地做出具有战略意义的选择,开启了中欧关系的历史性篇章。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杨燕怡大使评价说,40年来,中欧关系经历过波折起伏,但向前、向好是总态势,对话合作是主流,“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欧关系呈阶梯式发展:从1998年"合作伙伴",发展为2001年"全面合作伙伴",提升为2003年"全面战略伙伴"和2014年以"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为主要内涵的全面战略伙伴。40年来,中欧关系逐步酝酿并形成三大特征,概括起来,可谓全面性、战略性、稳定性。”
杨大使还说,中欧双方确立今年为“中欧伙伴年”,中欧双方正以建交四十周年为契机,从四个方面继往开来,使中欧关系更上一层楼,“第一个是举办好今年第17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及其引领的三个机制性对话中欧高级别战备对话、中欧经贸高层对话、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增进互信,凝聚共识。二是推进中欧的务实合作,全面实施《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重点推进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尽快就人员往来便利化达成协议,大力拓展基础设施、科技创新、信息通讯、城镇化建设、金融和"一带一路"倡议合作,提升合作质量和水平,增强合作的"含金量"”。
杨大使列举说,今年将通过举办一系列庆祝活动和人文交流,包括大型文艺演出、现代中国艺术展、体育交流、中国电影周等,让中欧合作更加深入草根,深入人心。与此同时,围绕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略胜利七十周年、联合国成立七十周年、2015后发展议程、2015巴黎气候变化大会等,就重大国际事务加强沟通协调,增加中欧关系的全球性战略影响,共同维护和完善国际秩序,共同推动世界和平发展与公平正义。
中国政府近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力图建立横跨欧亚大陆、互惠互利的利益、命运和责任共同体。杨大使认为,从地理上看,欧洲是古代丝绸之路的终点,也是当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终端。从地位和作用看,欧洲应当也完全可以成为“一带一路”的参与者、推动者、建设者、合作者,“客观上,无论是总体还是相对看,欧洲仍然拥有较为雄厚的资金、技术、科技等实力。欧盟正在大力推进旨在促增长、促就业、促竞争的投资计划,以及以单一数字市场、能源市场为重点的一体化建设,欧盟内的中东欧成员国亟待加强基础设施、交通运输等领域建设。这是欧盟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物质基础和条件。主观上,我们高兴地注意到,欧盟及其成员国对"一带一路"普遍表示欢迎和支持。可以说,欧盟的发展议程同"一带一路"有许多相通之处、相联之处。只要对接得好、融合得好,完全可以发挥叠加效应和倍增效应,促进互利共赢。”
杨大使说,我们期待同欧方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
中欧互为主要贸易伙伴,去年中欧贸易额达6150亿美元。杨大使说,有如此之大的贸易规模、如此密切的经贸关系,中欧彼此之间产生分歧和摩擦在所难免。关键是,双方要通过对话妥善处理,“令人欣慰的是,中欧都主张反对保护主义、消除贸易壁垒,坚持通过经贸高层对话、经贸混委会等机制就有关问题密切沟通与合作,坚持通过平等对话和磋商处理贸易摩擦。这也就是为什么近年来中欧成功解决了光伏电池、多晶硅、葡萄酒等产品的贸易摩擦。我们希望也相信,欧方会继续同中方相向而行,大局为重,求同存异,加强政府和商界的沟通,建立贸易摩擦预警机制,通过对话协商,管控住摩擦,处理好分歧。”
在谈到正在进行中的中欧全面投资协定谈判时,杨大使说,中方愿与欧方共同努力,积极推动谈判进程,争取早日达成一致,切实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相互扩大市场开放。中方也希望双方能就中欧自贸区建设开展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