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交锋:一带一路十人谈 电子期刊 一带一路门户网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电子期刊 > 《推进一带一路》期刊(第六期)

观点交锋:一带一路十人谈
一带一路 www.edailu.cn 2015-04-24 来源:一带一路·重庆经济合作中心    点击:2436次

      如果给全球经济复苏指一条路,那么“一带一路”就是一条明路。当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接受中国,迎接亚洲新世纪之时,我们是否已做好充足准备,来拥抱世界?

       前段时间,有两则纪录片在网络上异常火爆。一个是韩国KBS电视台的《超级中国》,一个是柴静的《穹顶之下》,这看似毫不相干的两部片子,实则讲述了当下中国发展的一枚硬币的两面。前者告诉人们在经历了36年的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迅速崛起,资本积累雄厚;后者向世人展现了伴随着经济高速增长,中国社会呈现出产能过剩、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种种问题。如何解决这一株双生花般的矛盾,显然需要大智慧。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首次提出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形成区域大合作;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尼国会演讲时,进一步提出要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由此,“一带一路”战略正式跃入世人眼帘。

      随着一年多的不断发酵,2015年两会,“一带一路”毫无意外的登上热词榜首,成为两会记者采访的标配问题,甚至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被三次提及。然而,我们看到一众代表和委员的解答,多半是务虚而不是务实;多半是碎片化的认知而不是系统性的阐释;多半是口号性的响应而不是扎扎实实的建议。那么,“一带一路”战略的内涵究竟为何?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国企与民企应当各自承担何种角色?中国推动大规模资本“走出去”,有何收益,风险又有哪些?

      有鉴于此,本刊在两会期间,召开了第23次《能源评论》学术沙龙,邀请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国务院参事汤敏,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贾康,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蕴岭,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副省长张道宏,全国人大代表、山东能源集团董事长卜昌森,全国人大代表、湖南桃花江核电站总经理郑砚国,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黄剑辉,全国人大代表、昆明学院院长何华,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等代表委员及专家学者一同为大家解读“一带一路”的战略价值和未来走向。

      这是一个战略,不是一个概念

      “机会来了。”

      这是各地代表和委员对于“一带一路”的普遍看法。

      不同于去年“自贸区”的创新驱动概念,“一带一路”完全是投资驱动,面对着上万亿的真金白银,地方政府表现出的热情到了一种明抢的地步。这一点,在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现最为明显。在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一带一路”的地区不足5个;而在2015年的报告中,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部或详或略地提到了自己的“一带一路”规划。就连香港、澳门也积极表示希望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于是,各种“丝路起点”、“桥头堡”、“黄金道”、“排头兵”、“核心区”,在两会期间频繁见诸报端。然而,一深究机会在哪里?却没有几个地方能说清楚。

      其实说到战略,就像大象再也无法藏身大树之后,眼下的中国很难再如过去那样“韬光养晦”。作为一个大国经济,中国需要“走出去”,这不仅仅是因为全球危机以后,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道提出了改革国际经济秩序的要求,其实也是中国经济保持可持续增长的重要外部条件。“一带一路”战略正是在这样的国际和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它不是一个物理概念,而是一个对外开放的新战略。”国务院参事汤敏告诉本刊,“一带一路”至少涉及65个国家,44亿人口,占全球人口的63%,其最大特点就是让资本“走出去”。如果地方政府以为又是一块大蛋糕来了,没什么风险就能赚一大笔,就期望过高了。

      那么,为了避免各地把“一带一路”当作概念,匆匆炒过,国家应该制定协调统一的战略部署。还好,近日多个消息源指出,国家级的“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已获国务院批复,即将颁布。希望这次能看到有统一的机构来管理,改变现下国家发改委管项目、基建和规划制定,商务部管对外投资和外贸项目,财政部和国家开发银行提供资金的政出多门的复杂局面。

      这是一场探险,不是一场盛宴

      在3月11日的《中国石油报》上,刊登了一篇题为《能源“出海” 领航“一带一路”》的文章,开头是这样写的:打开“一带一路”的蓝图,犹如一幅意境深远的写意画,“能源舰队”的出征航线必将成为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文中列举了一系列国企老总参与“一带一路”的信心与决心。

      差不多在同时,路透社刊发了一幅漫画,描绘的是在苏门答腊南部一片泥泞的空地上,一个油井旁有个便携式柴油发电机正在竭力工作,试图从趋于枯竭的地下油层抽出油来,井口附近是农田和橡胶树。配的图说是:中石油花3.5亿美元买下印尼干枯油田。

      其实,翻开中国企业“出海”的种种以往,失败案例屡见不鲜。例如中铁建在沙特的轻轨项目亏损41.48亿元;中国海外工程总公司牵头承建的波兰高速公路项目也赔光家底退场,被波兰索赔2.7亿美元。对此,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黄益平指出,“我们一些企业只想着走出去,不想着拿回来。海外投资的目的不是为了盈利,认为走出国门就标志着把企业做大做强了,这种中国式海外投资一半以上没有赚钱。”

     目前,中国海外投资的一些大型企业其实并无明显竞争优势,能够往外投,主要因其是国有企业,容易获得国家在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但这样的投资多了,不但影响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的声誉,同时还会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而随着中央进一步简政放权,更多的民营企业也被鼓励出海投资,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角色。

当然,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时遇到的风险很多,有地缘政治风险、金融汇率风险、投资回报风险、生态环境风险等等。作为新进入全球配置资源和市场的国家,我们在很多方面都不成熟、不完善、不协调。因此,建立一套良好的“走出去”的风险防范机制,是“一带一路”中承担不同角色的中国企业的必修之课。

      这是一次远征,不是一次旅行

      过去的一周,亚投行成为了焦点。

      从英国宣布加入开始,法、德、意也决定入伙,至今亚投行已得到45个国家的积极响应。

      美国媒体对此指出,“一些事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英国等欧洲国家决定加入亚投行就是这样一个重大事件,这预示着美国世纪的结束,亚洲世纪的开端。”

      印度主流网站也随后跟风,“世界要当心了, 中国正在体验自己的布雷顿森林时刻。”

      从这些报道中,我们不难看出他们对“中国崛起”的恐惧与担忧,而“一带一路”从诞生至今,一直被西方扣以“中国马歇尔计划”、“新殖民主义”的帽子。这使得中国外长王毅在两会记者会上,不得不一再重申,“一带一路”绝对不是地缘政治的工具,而是国际合作的样本。

      众所周知,现在的国际经济体系是由英美主导的,最大的问题是忽略发展中国家发展的权益和利益要求,让穷国遵循发达国家的规则。而“一带一路”战略的核心,则是通过丝绸之路和海上丝路的建设,支持周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同时加快中国与这些国家间的经济融合,形成新的长期增长的动力。

显然,中国的野心没有那么大。

      为落实“一带一路”战略而筹办的亚投行和丝路基金,其目的也非常纯粹,就是打通沿线的基础设施,改善当地的经济发展。与复兴欧洲的马歇尔计划不同,中国没有能力和可能搞那种大规模的产能和资本的输出,“一带一路”基本上还是一种以我为主的多边合作,为转型中的中国企业拓展更为广阔的海外市场,平衡部分过剩产能,最典型的莫过于高铁的输送和港口基建,这些无疑都是双赢的选项,对中国,对合作国都是利好。

      从这一意义上说,亚投行就是世界接受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一块试金石,是西方接受发展中国家发展的一块试金石。

      截至发稿,虽然得到了45个国家的支持,但在亚投行的发起倡议国中,我们并没有见到日本。

由此看来,无论是亚投行,还是“一带一路”,都是一个长期的战略,期间将经历各种可见的和不可见的阻挠,我们应该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这是一番交融,不是一番同化

      在《超级中国》纪录片第五集中,有这样一则场景。讲的是在印度果阿的一家电影院中,正在放映中国电影《推拿》,收获很高的评价。当地观众指出,现在很多中国新上映的电影,在印度都能看到,他们非常喜欢看反映普通民众日常生活的电影,因为能与之产生深深的共鸣。

      不只是电影,在诸多艺术领域,中国文化随着国力的提升,正在被世界所接受。在最新的以成交量为基准的当代画家排行榜中,排名前50位的画家中,中国占了 21席;排名前500位的画家中,中国占了263席。对此,西方媒体指出,“中国画家的崛起,粉碎了西方独占的世界美术市场。”

      与欧美国家不同,中国在参与对外合作中,并没有强行输出其核心价值观,而是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让合作方的当地民众感受到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之价值。这一点,在“一带一路”战略中表现尤为明显。

在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建设“一带一路”的“五通”方针中,特别强调了“民心相通”,即加强人文交流,将历史丝绸之路建立起来的民间文化提升至更广义的国与国、民与民之间进行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宗教等方面的交流和合作。

      当然,光有文化输出是不够的,我们还要积极了解周边国家的风土人情与社会规则。在两会的采访中,不止一位代表委员向本刊呼吁,要加快建立“一带一路”的培训系统,先对相关的领导、企业、专家培训当地的背景知识和政策法规,从而避免造成对公众空洞、乃至错误的宣传。

征稿启事 | 摄影活动 | 图文故事 | 免责声明 | 隐私保护 | 服务项目 | 技术合作 | 职业发展 | 理事会 | 关于我们 | 领导小组 |  项目报送备案 | 我要咨询 | 我要投诉

网站名称:一带一路门户网
主办单位:重庆一带一路经济技术合作中心
行政中心:重庆市级机关综合办公大楼26楼(渝中区人民路252号)
全国服务热线:13901152863(北京) 13308315638(重庆)
企业邮箱:edailu@163.com  464067221@qq.com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渝ICP备15000646号
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备案号: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1484号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备案号:915001123223910402
技术支持:总部城科技(重庆)有限公司
Copyrights©2014-2024 版权所有:一带一路门户网(重庆一带一路经济技术合作中心有限公司)



中央机构网站
地方人大网站
相关媒体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