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一带”特色思路大力打造休闲游 大保障 一带一路门户网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大保障 > 房屋保障

“一路一带”特色思路大力打造休闲游
一带一路 www.edailu.cn 2015-05-27 来源:一带一路·重庆经济合作中心    点击:4686次



      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民政部、科技部联合下发通知,公布了3675个全国重点镇名单,江西的梅岭镇、向塘镇、蒋巷镇等124个镇榜上有名。借此机会,记者采访了南昌市湾里区梅岭镇副镇长张扬亭。


      记者:梅岭镇位于梅岭国家级森林公园和梅岭国家风景名胜区腹地,一直有“小庐山”之称,请介绍梅岭镇的基本概况以及资源优势。


      张扬亭:梅岭镇位于梅岭国家级森林公园和梅岭国家风景名胜区腹地,自古便是“九龙聚首,凤凰饮水”的风水宝地,距市中心25公里,国土面积41.6平方公里,辖五村两场一社区,森林覆盖率高达85.6%,是国家重点镇,省级示范镇,百强中心镇和市级特色小镇。


       一是自然资源的优势。境内青山绿水、森林葱郁、繁花似锦、空气清新,毛竹资源丰富,盛享“翠、幽、秀、奇”的特色,国家4A级景区竹海明珠、梅岭主峰都位于梅岭镇,另外一条溪流沿山而过,造就了梅岭生态第一漂。二是人文资源的优势。梅岭镇有着悠久的人文历史,千年名寺云堂寺,紫阳宫香火犹存,法藏寺气势恢宏,滕王阁人杰壁画八十历史名人中,古梅岭的刘显、刘綎就占其二,邓禹、梅福、葛洪、张九龄和贯休等历代名人高士纷纷来此赋诗题刻隐居,留下名诗佳作七百余篇和众多人文景观,使梅岭成为风景秀丽与人文底蕴交相辉映的旅游胜地。


      记者:南昌市湾里区梅岭镇,市郊旅游、避暑胜地之一,素有“小庐山”之称,请详细介绍湾里区梅岭镇有哪些旅游资源?以及如何使旅游经济成为区域经济的有力支撑点?


      张扬亭:梅岭镇地处国家森林公园腹地,境内钟灵毓秀、峰峦旖旎、溪涧蜿蜒。森林覆盖率85.6%,盛享“翠幽秀奇”特色。不仅有梅岭头、潘仙洞、跌水沟、竹海明珠、七色花海、梅岭漂流等自然风景资源,紫阳宫、风雨池、云堂寺、林彪别墅、明清文化园、美食文化街等人文资源更是底蕴深厚。


      梅岭镇将在“加快绿色发展、建设旅游强区的战略目标指引下,按照一路一带四特色的发展思路来发展我镇的旅游产业。一路:对境内主干道沿线进行绿化提升改造,打造风情观光线。一带:对境内主要港道进行水系改造提升,形成沿港滨水休闲带。四特色:大力发展生态揽胜游、户外健身游,养生度假游和人文古韵游,建成全省养生养老、休闲度假、人文记忆、营地体验和投资兴业的理想圣地。


      记者:梅岭镇在城镇建设上面,有何规划、措施和特色、亮点及经验?


      张扬亭:我镇是国家重点镇,省级示范镇,百强中心镇和市级特色小镇,城镇建设是我镇一项中心工作。2013年我镇根椐省市统一部署,编制了全省百强中心镇(全市特色小镇)发展规划,严格按照技术规控,做到“四规合一”、“六个有”和“八个一”的要求,规划了我镇近期的城镇建设项目。


    “四规”: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六个有”:有鲜明的建筑风格,有一定规模的特色产业园,有特色街,有新型农村新社区(“五位一体综合示范村”),有本土特色的文化生态景点和有配套公共设施。“八个一”:完善一所幼儿园、一所中心小学、一所初级中学、一所卫生院,一所敬老院、一个文化活动中心、一个便民服务中心、一个农产品交易市场。


      目前我镇完成了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一所幼儿园、一座污水处理厂,垃圾中转站等项目,在规划中有实施保障篇。


      我镇在城镇建设方面的措施:一是坚持规划先行,引领城镇化建设。加强规划的控制和引导作用,严厉打击违法建设,切实维护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二是坚持产业支撑,带动城镇化建设。坚持实施旅游强镇战略,把旅游产业化作为城镇化的“发动机”。围绕旅游产业做 “文章”,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做大做强生态农业、有机农业、观光农业,引进了东昌生态园等一批生态农业项目,结合产业发展,正在新建一座占地200多亩的生态观光茶园。去年为助推竹海明珠申报国家4A级景区,我镇投入400余万建设阳坑“五位一体”综合示范村,全面完成该村庄提升改造,打造了首个竹文化旅游体验区,新增宾馆、农家乐27处,加快了农村新社区建设。三是坚持理念创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借助国家政策优势,积极向上争取资金项目和政策支持。同时多元引资,依托各类企业,整合各类涉农资金,支持新型城镇农村社区建设,重点招商引进明清文化园等特色产业。


      记者:梅岭镇经济收入、产业结构以哪些为主?发展了哪些优势支柱产业?


      张扬亭:梅岭镇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引进总部企业的税收,现共有25家落户我镇,2014年完成总部经济收入1427.5万元。2015年预计完成2600万元。我镇主要以旅游产业为主,旅游产业方面重点打造了竹海明珠、明清文化园、林恩茶研园、七色花海等旅游项目,目前依靠旅游兴起了一批农家乐和生态农业。


      记者:城镇发展离不开招商引资,梅岭镇在招商引资方面,引进了哪些特色项目?


      张扬亭:为了进一步促进我镇城镇化的发展,近年来引进了一批具有潜力和特色的项目。一是引进了明清文化园项目,由循天文化产业公司投资兴建,园内十栋古宅再现了明清风貌,还建有音乐馆等配套建设,打造成了梅岭亮点。二是引进林恩茶研园,开辟高标准茶叶种植、加工品牌培育基地,打造一个集国内外贸易,茶叶种植、加工生产、品牌营销、茶文化体验培训和国际交流为一体的综合性茶文化展示园。三是引进新东方生态园,将建设包括宾馆、会所、休闲度假屋在内的无污染、无公害的花果蔬菜大本营。四是引进梅岭美食街项目,由南方豫章实业对集镇改造提升,将1万平方米店面打造成梅岭美食街和特色商贸街。五是引进兴宸养生基地,项目用地380亩,以养生养老为重点打造。


      记者:在推进第三产业的同时,如何保障用地指标问题的解决?城镇化建设和农田资源保护,在某种程度上,是不是自相矛盾?


      张扬亭:我镇在积极发展旅游产业的同时,也注重保障用地指标,一是发挥规划的战略性、前瞻性和导向性作用,不同地块采取不同的战略,选择不同的路径,选用不同的发展模式,做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镇建设规划“三规合一”;二是严格实施用地红线、水体蓝线、绿地绿线、历史文化保护紫线、市政公用设施黄线、公共服务设施橙线等“六线”管理制度,确保“六线”不动摇,确保“农民失地不失业”。


      城镇化建设和农田资源保护看似自相矛盾,实则只要严格落实规划,不碰红线,两者是可以兼得的。比如我镇,在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同时,市里对特色小镇每年安排了50亩用地指标,区级也相应配套,去年我镇申报了集镇二期改造,自来水厂和西昌“五位一体”项目用地68亩,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我镇集镇范围内大部分列为建设区和有条件建设区,在集镇建设方面没有很大的矛盾。

      记者:梅岭镇在推进农业生产现代化、农业经营体系现代化、农村建设管理现代化方面出台了什么措施,获得了哪些成效?


      张扬亭:梅岭镇地处山区,同时也是景区内的乡镇,这两大特点决定了我们无法开展大规模的现代化农业生产经营,但我们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所以,近几年来,我们在农业生产、农业经营体系和农村管理三个现代化的措施主要还是围绕旅游这一主线。


      一是结合旅游产业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引进了东昌生态园等一批生态农业项目,结合产业发展,正在新建一座占地200多亩的生态观光茶园。同时,为进一步丰富本地的旅游资源,吸引游客,我们建设了140多亩的“七色花海”项目。


      二是始终按照融入景区,促进产业发展作为总要求,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进“一村一品”建设,促进特色产业集聚发展,重点在袁家村、梅岭村、团结村、西昌村规模化发展花卉、苗木、毛竹、油茶及种、养、深加工产业过程全覆盖。在我们立新村的阳坑自然村,观光菜园里体验采摘,成为农家乐吸引游客的一大亮点。在今年建设的红山“五位一体”建设工作中,探索试行农村资产集体股份合作形式,引进社会资本,参与老村庄改造建设。立足本地实际,加快推进家庭农场建设。


      最后,为更好的推进农业现代化,我们启动了农村土地确权工作,目前基本完成,已经开始颁证,为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打下了坚实基础。


      记者:梅岭镇在今后打造的发展定位以及未来规划是什么?


      张扬亭:近年来,梅岭镇的旅游正在从单一的观光游向多元的生态游发展。今后我们将延伸旅游产业链,增加旅游产品的附加值,做好相关配套服务。例如规划旅游路径、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做好景区管理与服务。


      梅岭旅游最终的发展方向是休闲游,所谓休闲游就是以休闲为主要目的的游览、娱乐、观光和休息,例如一些人到梅岭来不一定要登山,游览各个景点,只是聚在一起聊天、喝茶,或者到农庄采摘水果、垂钓。追求的是在一种“无所事事”的境界中达到积极的休息。与一般的外出旅游不同,休闲游具有目的地重复、一地停留时间长、消费层级高的特点,与观光旅游所追求的“多走多看”的价值心态不同,休闲游则往往在一个地方停留较长的时间,而且消费的目的性非常明确。因此,这种方式才能真正利用好我们梅岭大生态环境,保障持续的游客资源,真正让游客在梅岭留下来。

征稿启事 | 摄影活动 | 图文故事 | 免责声明 | 隐私保护 | 服务项目 | 技术合作 | 职业发展 | 理事会 | 关于我们 | 领导小组 |  项目报送备案 | 我要咨询 | 我要投诉

网站名称:一带一路门户网
主办单位:重庆一带一路经济技术合作中心
行政中心:重庆市级机关综合办公大楼26楼(渝中区人民路252号)
全国服务热线:13901152863(北京) 13308315638(重庆)
企业邮箱:edailu@163.com  464067221@qq.com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渝ICP备15000646号
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备案号: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1484号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备案号:915001123223910402
技术支持:总部城科技(重庆)有限公司
Copyrights©2014-2024 版权所有:一带一路门户网(重庆一带一路经济技术合作中心有限公司)



中央机构网站
地方人大网站
相关媒体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