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外交政策及中国与阿曼的友好关系——驻阿曼大使吴久洪在阿曼军事指挥和参谋学院作演讲 大保障 一带一路门户网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大保障 > 安全保障

中国的外交政策及中国与阿曼的友好关系——驻阿曼大使吴久洪在阿曼军事指挥和参谋学院作演讲
一带一路 www.edailu.cn 2014-04-19 来源:一带一路·重庆经济合作中心    点击:2550次

      应阿曼国防部邀请,2014年4月17日,中国驻阿曼大使吴久洪赴阿曼军事指挥和参谋学院,就“中国的对外政策及中国与阿曼的友好关系”作主旨演讲。主要内容如下:


 

      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


      去年我曾有幸来到这里,与学院的各位老师和同学们进行过交流,给我留下了十分难忘的印象,今天我非常高兴再次来到这所著名的军事院校,就中国的对外政策以及中国同阿拉伯国家和阿曼苏丹国的关系等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和交流。


      一、中国和平发展的对外方针政策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中国倡导并致力于同世界各国一道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中国坚持自己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不同任何国家和国家集团结盟,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异同决定国家关系的亲疏。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不干涉别国内部事务,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坚持通过求同存异、对话协商解决矛盾分歧,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坚持从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出发,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确定立场和政策,秉持公道,伸张正义,在国际事务中积极发挥建设性作用。


      中国充分尊重各国维护本国利益的正当权利,在积极实现本国发展的同时,充分顾及他国正当关切和利益,绝不做损人利己、以邻为壑的事情,并将坚定不移做和平发展的实践者、共同发展的推动者、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者、全球经济治理的参与者。


      中国同周边各国积极开展睦邻友好合作,主张地区各国相互尊重、求同存异,通过谈判对话和友好协商解决包括领土和海洋权益争端在内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共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中国不谋求地区霸权和势力范围,不排挤任何国家,中国的繁荣发展和长治久安对周边邻国是机遇而不是威胁。


      但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决不是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且中国有决心坚决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中国的核心利益包括: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中国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也希望其他国家都走和平发展道路,只有各国都走和平发展道路,各国才能共同发展,国与国才能和平相处。


      二、中国在涉西亚北非地区重大国际问题上的立场


      (一) 叙利亚问题

      中国主张政治解决叙利亚问题应履行“五个坚持”:


      一是坚持通过政治手段解决叙利亚问题。日内瓦会议标志着对话谈判的开始,它应当是一个持续的进程。叙利亚双方不仅要谈起来,还应谈下去,直至谈出结果。日内瓦会议也应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和谈的大门向所有致力于政治解决的叙利亚派别敞开。


      二是坚持由叙利亚人民自主决定国家的未来。国际社会应坚持捍卫联合国宪章及国际关系基本准则,致力于维护叙利亚的主权、独立、统一和领土完整,尊重叙利亚人民的意愿和选择。应在叙利亚各方间采取公正平衡、不偏不倚的态度,不断为达成政治过渡方案创造有利条件,提供必要环境,同时应避免从外部强加政治解决方案。


      三是坚持推进包容性政治过渡进程。中方希望叙利亚各方从国家前途命运和叙利亚人民的整体利益出发,拿出政治意愿,从各自立场出发相向而行,走出一条借鉴国际和地区有益经验、符合自身国情、兼顾叙利亚各方利益的“中间道路”。


      四是坚持在叙利亚实现全国和解和团结。实现全国和解,是叙利亚面临的一项长期和艰巨的任务。全国和解进程是政治解决叙利亚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应与政治过渡进程并行推进,相辅相成。


      五是坚持在叙利亚及周边国家开展人道救援。国际社会应加大对叙利亚人民的人道主义援助力度。叙利亚各方均应根据安理会要求,全力配合联合国及相关国际机构在所有受冲突影响地区开展人道主义救援工作,提供安全、不受阻碍的准入。


      在叙利亚问题上,中国没有私利,一贯坚持客观、公正立场。“五个坚持”是对中国一贯立场的继承和发展。结合最新形势,中方鲜明地提出了叙利亚双方应走出一条“中间道路”的观点和主张。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将继续从维护叙及地区国家和人民的长远利益出发,为妥善解决叙利亚问题不懈努力


      (二)伊朗核问题


      中方一贯支持维护国际核不扩散体系,主张通过对话与谈判妥善解决伊朗核问题,维护中东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伊朗作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缔约国,享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同时也应履行防扩散国际义务。

中方始终认为,对话和谈判是妥善解决伊朗核问题的正确途径,也符合各方的根本利益。当前,伊核问题对话进入新的重要阶段,六国与伊第一阶段协议正在顺利实施,前不久又启动全面协议谈判。中方一直以客观公正和负责任的态度积极劝和促谈,建设性参加六国与伊对话进程。我们将继续同各方保持沟通,为尽早达成全面协议作出贡献。


      (三)巴勒斯坦问题


      中方就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四点主张:


      一是应该坚持巴勒斯坦独立建国、巴以两国和平共处这一正确方向。建立以1967年边界为基础、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拥有完全主权的独立国家是巴勒斯坦人民不可剥夺的权利,也是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关键。同时,以色列的生存权和合理安全关切也应该得到充分尊重。


      二是应该将谈判作为实现巴以和平的唯一途径。巴以双方应该顺应时代潮流,坚持走和谈之路,互谅互让,相向而行。当务之急是在停建定居点、停止针对无辜平民的暴力活动、解除对加沙地带封锁、妥善解决在押巴勒斯坦人问题等方面采取切实措施,为重启和谈创造必要条件。巴勒斯坦内部实现全面和解有助于重启并推进巴以和谈。


      三是应该坚持“土地换和平”等原则不动摇。有关各方应该在“土地换和平”原则、联合国有关决议、“阿拉伯和平倡议”等既有成果基础上,全面推进中东和平进程向前发展。


      四是国际社会应该为推进和平进程提供重要保障。国际社会有关各方应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秉持客观公正立场,积极劝和促谈,并加大对巴勒斯坦人力资源培训、经济建设等方面的援助。


      三、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


      (一)中阿关系基本情况


      先知穆罕默德曾经说过:“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阿拉伯世界从西亚延伸到北非,从印度洋延伸到大西洋,各国国情、经济结构、政治制度各不相同,与中国在传统、体制、文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也差异甚大。然而,中阿友好合作源远流长,中国同22个阿拉伯国家在政治、经济、贸易和文化等领域建立的全方位合作关系,折射了中华民族和阿拉伯民族的长期友好交往历史,更是以中国为代表的儒家文明和以阿拉伯国家为代表的伊斯兰文明友好合作的典范。目前,每年约有30万人次的阿拉伯国家公民访华,有约35万人次的中国公民将阿拉伯国家做为出境旅游的首站目的地,阿拉伯国家在华留学生人数近8000人。


      中阿关系中最久远、最活跃的是经贸合作,这是连接中阿人民的重要纽带。双方优势互补,是天然的合作伙伴。过去几十年来,中阿经贸合作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在新世纪的前十年里,中阿贸易额增长近8倍,从2001年的203亿美元一跃升至2010年的1454亿美元。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地区局势剧变的双重挑战,中阿经贸合作保持强劲势头,2013年双方贸易额达2388.6亿美元,同比增长7.42%。阿拉伯国家是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重要市场,也是中国企业开展承包工程的重要市场。除了传统的贸易和投资领域,双方在金融、航空、旅游、农业、人力资源等领域的合作也在蓬勃发展。经贸合作给双方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增进了中阿人民的福祉。


      中阿关系是中国对外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始终把发展中阿关系作为外交政策的优先和重点。中阿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占全球四分之一,土地面积占全球六分之一。增进彼此了解与信任,推进双方战略合作,支持对方核心关切,符合中阿双方的共同利益。中国支持海湾国家和海湾合作委员会为维护稳定、保障民生所作的努力。我们主张地区的事务要由地区国家和人民自主决定,尊重地区国家和人民追求变革的愿望诉求,支持地区国家自主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我们愿与阿方共同努力,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建设性作用,推动建立一个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二)中阿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方向


      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3年提出的倡议,是中国深化改革开放特别是向西开放的重大举措。“丝绸之路经济带”从中国至西亚并通往欧洲,“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中国经东南亚延伸至印度洋、阿拉伯海和海湾地区,是合作共赢、互惠互利的普惠经济带,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


      历史上,陆、海丝绸之路曾把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双方通过丝绸之路开展货物贸易,互通有无;传播文化艺术,交流互鉴,共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阿拉伯国家位于“一带一路”的西端交汇地带,是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天然和重要合作伙伴。中阿就此开展合作,有助于实现双方资源禀赋、资金优势、市场潜力的有效对接,促进资源要素在中国和阿拉伯国家之间有序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突破中阿务实合作转型升级面临的瓶颈制约,共同应对全球增长、贸易、投资格局和资金流向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


      参与共建“一带一路”,也将带动阿拉伯国家经济与东亚、东南亚经济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推动阿拉伯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机制体制创新,释放域内和本国的内需潜力,创造新的经济和就业增长点,增强经济的内生动力和抗风险能力。


      在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中阿双方可通过双边渠道,并充分借助中阿合作论坛平台,将以下领域作为重点合作方向:


      一是扩大中阿双边贸易和相互投资,并就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建立适当的制度安排。


      二是加强中阿在铁路、公路、港口、民航、电信等领域合作,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三是拓展金融、核能、航天等新领域合作,带动中阿务实合作转型升级。


      四是深化油气领域上下游合作,开拓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领域合作,实现双方能源发展长期规划的对接。


      五是扩大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人文领域交流,促进文明之间的交流对话,增进中阿人民的相互了解。


      四、中国与阿曼的友好合作关系


      众所周知,中国同阿曼的友好关系源远流长,自公元六世纪开始,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就将中国与阿曼人民紧紧地连接在一起。1978年5月中阿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以来,两国政府和民间的友好交往得到显著发展。阿曼城市苏哈尔在公元15-16世纪非常繁荣,曾有大批中国人到访此地,被誉为“阿拉伯世界通往中国的大门”,为纪念这段历史, 1980年阿曼“苏哈尔”号帆船访问广州,广州市也建立了“苏哈尔”号帆船纪念碑,至今该纪念碑仍被认为是该市的文化地标之一。


      自两国正式建交以来,两国在各方面的合作和交流成果显著,两国的历史关系已转化为新时期支撑两国友好发展的稳固基石。三十多年来,两国的合作不断深化,高层互访频繁,中国国家主席、总理、副总理、全国人大委员长及副委员长、政协主席及副主席以及许多省部级领导曾访问贵国,同样阿曼苏丹卡布斯顾问、副首相、国家委员会主席、协商会议主席以及许多位阿曼省部级官员曾访问中国,中阿领导间的高层互访有力地推动了中阿双边关系向前发展。


      中阿两国在国际事务中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两国的友好合作基础牢固,两国在一系列国际问题中具有广泛共识。阿曼坚持“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当中国人民遭受地震等自然灾害时,阿曼人民毫不犹豫地向中国人民伸出了援助之手,2010年阿曼参加了上海世博会,这给中国人民提供了一个了解阿曼历史文化的良好机会。中国高度赞赏阿曼政府睦邻友好、公正、不结盟的外交政策,以及为维护海湾地区稳定、促进中东和平进程和地区发展所做努力,十分重视阿曼在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中所发挥的作用。近几年,中国与阿曼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体育、卫生、安全等领域的合作关系取得良好发展。


      经贸合作是中阿双边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双边经贸关系迅速发展,合作规模日益扩大,合作层次不断提高。2013年,两国双边贸易总额229.21亿美元,同比增长22%,创历史新高。阿曼成为中国在阿拉伯世界的第四大贸易伙伴。


      阿曼自1989年开始向中国出口石油,是中国进口石油的主要来源国之一,多年来中国已成为阿曼石油最大的购买方。2013年,中国从阿曼进口原油2547.13万吨,同比增长30.2%,阿曼成为中国在世界上第三大原油进口国。除此之外阿曼还向中国出口化工、水产等产品。中国则向阿曼出口机械设备、钢铁、家具、塑料、玻璃、纺织品、轻工产品、蔬菜、水果等。


      目前,中阿两国共同致力于巩固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拓展合作领域,中国欢迎阿曼企业在华投资,愿意促进两国贸易平衡。阿曼已在山东省青岛市建立了化工厂,中国与阿曼的石油企业也在广州成立了联合公司,这些企业的成立将有助于两国的投资交流。阿曼已成为中国游客旅游的目的地之一,我们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来阿曼旅游观光。同时,我们也热烈欢迎阿曼朋友到中国参观访问,去感受中国、了解中国,进一步增进中国与阿曼人民间的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


      中国人民正齐心协力共筑“中国梦”,“中国梦”是实现民族复兴的梦,是使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梦,也是维护世界和平、创建和谐世界的梦,我想阿曼人民也有着相似的梦,愿中阿人民携手共进,为实现美好的梦想而共同奋斗!


      谢谢大家!


征稿启事 | 摄影活动 | 图文故事 | 免责声明 | 隐私保护 | 服务项目 | 技术合作 | 职业发展 | 理事会 | 关于我们 | 领导小组 |  项目报送备案 | 我要咨询 | 我要投诉

网站名称:一带一路门户网
主办单位:重庆一带一路经济技术合作中心
行政中心:重庆市级机关综合办公大楼26楼(渝中区人民路252号)
全国服务热线:13901152863(北京) 13308315638(重庆)
企业邮箱:edailu@163.com  464067221@qq.com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渝ICP备15000646号
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备案号: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1484号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备案号:915001123223910402
技术支持:总部城科技(重庆)有限公司
Copyrights©2014-2024 版权所有:一带一路门户网(重庆一带一路经济技术合作中心有限公司)



中央机构网站
地方人大网站
相关媒体网站